炎炎夏日,如何消夏纳凉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而在古时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等现代科技设施,面对炎炎夏日,他们怎么办?我们可以从古人的种种消夏纳凉之法中,探究到消夏的奥妙和乐趣。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避暑的十大“神器”。1、扇子中国汉族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扇子也是是引风用品,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2、瓷枕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本是石头建成的瓷枕,在夏日炎热之际,必然会散发出透透的凉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所谓枕,“卧所荐首也”,枕头是睡觉时垫在头下的物件。枕头的质地优劣,直接可以看出主人所处的阶层,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用玉石做枕头以示高贵,普通老百姓只能用石膏枕祛暑,用瓷枕纳凉,再不济只能用竹枕。玉石枕头的降温效果最好,清末慈禧太后的玉枕极为奢华,入殓时脑袋下枕着一块雕成西瓜状的翡翠枕头。这件慈禧生前的爱物,死后也要带进棺材,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出。3、冰鉴冰鉴,也就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诗经·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三九隆冬把冰雪藏储起来,待到来年夏天纳凉时使用,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储存冰并加以利用,这说明古代人智慧之高。《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4、簟簟,即凉席。是的,古人很早就发明了凉席。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但是,睡在象牙上,想想睡着也挺瘆得慌。江淹的《别赋》里面就有提到“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叫姚焕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记了带绳子,正在发愁无法捆柴的时候,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绵竹林,于是他去砍了一根绵竹,破成若干细蔑丝,扭成绳用以捆柴,这时他发现细篾丝柔软如麻,坚韧不断。从此,姚焕奎经常用绵竹捆柴或捆绑别的东西。后来,当地不少人知道了绵竹的这种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绳使用。经过逐渐发展,人们又用它编织草鞋,竹篮等。5、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汉族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截取整段竹,长不超过1米,中空,四周编有网眼以通风散热,常置备于眠床之上;另一种是编青竹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搁臂憩膝,用以取凉。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红楼梦》中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竹夫人”。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有“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的诗句。6、避暑“凉屋”设计精巧这种豪华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唐朝的宫廷就建有专门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在凉殿中央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它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凉屋”既绿色又环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难享受到的。不过,古代老百姓营造阴凉的方法也是五彩斑斓的,譬如屋檐前面挂帘子,院子里面搭凉棚,屋子里面放竹床、竹凳,床头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7、古代冰淇淋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不过天冷才做,没说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这冰酪,与乳糖真雪相似吧。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虽然没加“雪泡”、“冰雪”字样,但不加点冰块,恐怕也说不过去。8、水车在古代水车可以用来灌溉农田也可以用来运整河道,大户人家自然少不了水车。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十多吨重的水车,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水车带着水流来回转动自然少不了凉气散出。9、草帽犹记得在以前那个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的年代,草帽和葵扇就是夏天到来的标志。那会还没有遮阳伞,再一个就算是有了也嫌麻烦。一个大草帽就好了,价格便宜,遮阳效果又好,干活也很方便,时至今日依旧是避暑必备神器。对于平民来说,他们避暑的工具就是草帽。草帽可以遮阳,而且还比较通风,也算是一个遮暑神器呢!10、冰玉冰玉,夏有冰玉,冬有暖玉,在炎热的夏天,古人们就会有手握冰玉,就当把玩文玩,也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但最主要的是可以降温。有的人也会把冰玉放在衣服的期间,这种衣服会穿的在最里边,近挨着身体,就可以让身体非常舒服,不会出现汗臭的气味,可以让身体非常的清爽。冰玉的使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中期,由新疆的大小和卓进贡的珍贵玉材,经过宫廷玉制大师的雕琢,使得冰玉器皿佩饰盛行于乾隆年间。成为皇室贵族的专享玉材。清代冰玉玉器生产以乾隆嘉庆那一段时间为鼎盛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乾隆皇帝是特别的爱玉成癖,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冰玉玉器生产和收藏上,藏品可以颇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