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险峭拔嘉午台
作者:往事钩沉
穿越嘉午台的线路有好几条,这次我们经由小峪翻越分水岭,进入白道峪,沿朝山古道攀上嘉午台,走过岱顶到达龙脊和龙头,饱览雪瓦山的奇险万状之后,再沿沟谷向东北方向进入大峪,于五里庙河口转向大峪水库出山。大秦岭七十二峪令人何其向往,一日马不停蹄地走过大峪小峪白道峪,内心油然而生几丝胜利的自豪和征服的喜悦之感。
刚入小峪口是一段弯曲狭窄而又陡峭的山路,车至小峪水库的堤坝旁边稍作逗留,便又继续前行。水库并不很大,顺着右侧的小道蜿蜒而入,约莫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库尾。这里零散的分布着几间简朴的房屋。一个转弯,有一段陡峭的羊肠小道,再接连几个“鹞子翻身”,便进入了上山的小径。这所谓的小径并不明显,隐隐约约和散布着大小石块的河道交错杂糅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朝阳,背着厚重的行囊,一会儿踩着河心杂乱无章的石块左拐右拐,一会儿又满怀兴致地走在河边崖上悬挂的陋级便道,一会儿又鬼使神差地钻进了干枯的灌木低丛,一会儿又走上了铺满枯叶的之字拐径。山势拔高很快,脚下踩的是冒出山体的尖石,身体随着山势的凹凸和方向的转变也在不停地扭动,大口吁气,大把挥汗,满目险秀,吐故纳新,真是绝好的健身方式!很久没有爬山了,今天走进大山的感觉出奇的舒爽!猛然抬头,两旁的山峰依然高耸,忽而转身,远处的层峦却在不知不觉中矮了下去……
初春的大山刚刚被和煦的春风唤醒,它还没有来得及披上翠绿的新装,我们这些闲不住的驴子就迫不及待地涌入了它博大的的怀抱,极目搜寻着美丽的风景。左边的山坳上,三棵碧绿的松树身姿颀长,枝叶紧紧收束,无一旁逸斜出,犹如三枚尖细的避雷针刺向蓝天,于阳光中呈现出极其规则的三足鼎立之势,在周围尚未泛青的丛林映衬下,露出无限生机。刚走几步,右前方的山坡上又闪现出五棵高大挺拔的钻天杨,顺坡势由下而上,整齐划一,好像日夜守护营盘的哨兵一样专心致志地凝视的远方。我疑心那三棵松树是经过精心修剪的,这几棵钻天杨也无一例外是哪位隐士有意而为创造出的景致,这样入规入矩的点阵在荒山野岭上实为稀罕。眺望深谷,先前走过的那条布满白石的河道蜿蜒绵伸依稀可见。对面的雪瓦山峰如劈如削,耸入云端,九九的艳阳当空普照,眼前闪现着大大小小五彩迷离的光环……
通往分水岭的崎岖石径串连了不少寺庙,在一个寺前院落布有石桌石凳、院子边沿扎有简易护栏、院子右侧还有一片竹林的庙前,我们遇到了一位隐士。他身材瘦削、须髯发飘,短暂的歇缓、聊天和请教,让人感觉他有一种闲散的逸致,不知他是因为看透了世道,还是厌倦了红尘,每每提到生活、人生或精神世界,他都会淡淡地付之一笑,抑或是隐士久居大山,四季云游,吸纳了大秦岭的无限灵气和精髓,早把孤独视为清高而无人企及,把恬淡视为深邃而无与伦比,这多少让我们这些钟爱大山远道而来的稀客顿觉大自然的神妙和博远。
告别隐士,我们继续踩着铺满厚厚落叶的小径弯腰前行,不屑半个时辰,便登上了高耸在大峪和白道峪之间的分水岭。岭上的小道继续蜿蜒伸向大秦岭深处的更高峰,小道上大小树下和石边,都簇集着三三两两陌生的驴友,有的喘息擦汗,有的喝水用餐,没想到一千数百米海拔的山巅之上竟也不曾冷清。我回过头时,目光恰从白道峪中直冲山外,美丽的关中平原可窥一斑,并不遥远,山里山外的景致却是别样的两种格调,那返青的麦田已是欣欣向荣,这萧疏的山峦却似乎睡意惺忪,春意姗姗,令人心旷神怡,心情振奋,更加渴望早点登上高高的嘉午台。
从分水岭进入白道峪的小路非常难走,并不仅仅因为山路陡峭,最让人心慌的是阴坡上的盘山小道全是积雪和薄冰,被覆盖在上面的枯叶遮得若隐若现。此时正赶上日近中午,冰雪稍有融化,又滑又光又黏黏糊糊,走上去丝毫也不敢掉以轻心。路几乎是看不见的,只是驴友走过的痕迹依稀可辨。走在上面,只觉得浑身的神经都紧绷绷的,两条腿也有点颤颤索索。一会儿身子紧贴着右侧的山崖,一会儿又尽力让身体在陡坡上尽量保持平衡。目光偶尔掠过左侧的深谷,恍惚中自己好像就要坠下深深的山涧,脚步不由得又放慢下来。好在这样的的路径并不是很长,约莫个把钟头,便走上了白道峪里的登山石阶。山势此时又陡了起来,一个又一个的之字急拐又迅速拔高,脚下的石阶时宽时窄,时左时右,不知不觉中,辽阔的白道峪口已经被山峰掩去,眼前和胸中,都被大秦岭的层峦叠嶂和参天古木充斥得严严实实。
走完石阶,爬上山梁,竟意外地看到了两家叫卖山野菜凉皮和荞麦面饸络的小摊,我禁不住喜出望外。要知道,跋涉半天到了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能有可口的小吃补充能量,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哟!脚下这道山梁便是白道峪和大峪的分界,顺着山梁向西南望去,但见山势十分独特雄伟,虽然看不见嘉午台的全貌,但感觉它已不远,稍事休整之后,我便铆足了劲,朝着心中无限向往的嘉午台前进。
简陋的石级时有时无,消融的冰雪粘着鞋底,大山的雄伟壮观也如同一幅又一幅的神奇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我每前行几步,都要停下来,看看周围那一座座威如猛虎神似游龙的山头,有的东奔西突,左顾右盼,有的腾空而起,上蹿下跳,有的巍然耸立,直入云霄,无不彰显着大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峰回路转,攀援而上,身边不时闪过奇异的巨石,有的就势盘踞,有的形态怪样,有的高大嶙峋,有的危如累卵,犹如双凤朝阳,又似鱼龙腾跃,形神逼真,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一路是看不够的美景,一路有走不完的险境。数十米长的“登天梯”是数十级竖直贴在悬崖陡壁上的,两侧都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攀索拾级,如在华山。“朝天梯”长度更长,立度更大,悬崖峭壁迎面拔起,紧抓铁锁链缓缓向上,不待回首,腾空踏云的幻觉随即涌上心头,漂浮的白云已近在咫尺,伸手可揽。那种绝美的感觉,远远不是在华山千尺幢仅仅感受到的险要而已。龙脊已经不远,岱顶也霎时可见了。
将近龙脊的时候寺庙也渐渐多了起来,晴好的天气让人倍觉眼界开阔和心旷神怡。最爱登上山巅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峰,最爱躺在山顶的巨石上将身体尽力舒展,最爱在煦暖春日的照射下做一次日光浴,最爱攀上路边的巨石洒一洒“一览众山小”的得意洋洋,最爱附在峭壁上去感受大山的无限亲切……站立岱顶,足下孤峰壁立,四野豁达广袤。远望关中平原,虽是浩无边际,却也清晰可见,霎时尽收眼帘,如同浩瀚苍茫的大海一般,村村镇镇,犹如一个个漂荡在海面上的帆船,千年古都,俨然梦境之中的海市蜃楼,河流公路,宛若绵长飘远的彩带,洁白的墙壁,五彩的琉璃,就好像散落的颗颗珍珠……白云忽来忽去,若即若离,忽远忽近,时高时低,叫人亦真亦幻,恍如仙境……
绕过岱顶,走出南门,沿兴庆寺东侧楼板架起的栈道下行不远,便登上了龙脊。脊上有简之又简陋之又陋的铁杵支撑着散碎的石块,算是通向龙头的路径,踩上去似乎还有点晃悠,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脊石宽仅二尺多,中部凸起,两旁如削,崖壁直指无法见底的万丈深渊,此时的我也不免有几许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好容易看见右侧下方出现了一块悬空的巨石,便瑟瑟缩缩地去到上边静神歇息。这龙脊,与华山的苍龙岭形神俱似,却又比苍龙岭狭窄难行,我想韩愈既然曾在华山的苍龙岭投书求援,如果他有朝一日走在嘉午台的龙脊之上,又会将书投向哪里呢?
真切享受了嘉午台之巅阳光的别样温暖,尽情饱览了嘉午台之巅美景的无限魅力,我再次站上龙脊,顺着脊石向南望去,前方的“龙头”精神抖擞,蓄势待跃,看着看着,脚下的龙脊似乎也跟着几欲游动前行。阳光普照下的雪瓦山,巍然峭立,山顶祥云浮动,升腾在蔚蓝的太空,山麓白雪连片,轻纱般围拥在它的脚下。岭上匍匐的几尊巨石蠢蠢欲动,格外醒目,如此美景,实在叫人欲走不忍,欲罢不能。回想一路之上的一天门、太白庙、二天门、分水岭、山神庙、舍利塔、喇嘛洞、登云梯、朝天梯、回心石、破斧石、虎口、鹰石、长空栈道等一处处令人惊叹的胜景,再看看周围错落分布的东、西、南、北、中几座山峰,嘉午台的雄伟,险峻和神奇,无论从整个轮廓还是每一局部观赏,也无论从东、西、南、北哪个角度去观看,哪一处都依稀再现着西岳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迷人风采,难怪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华山”。若非今朝亲自登临,悉心参览,实在是难以获得如此真切而又清晰的印象呀!
大秦岭处处险秀,时时美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论何时何处投身它的怀抱,都会给人以崭新的感受,都会给人以无限的震撼,它的一沟一岭和一水一石,时时刻刻都牵扯着我对它从未间断的万般思恋和炽热情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