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index.html

年下半年,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提出编印一本《安徽画册》,反映建国以来安徽的发展变化。不久,即派出着手选题,其中之一就是委派《安徽画报》社摄影厉福昆到黄山气象站了解情况。厉福昆到黄山了解情况回合肥汇报后,画报社确定拍摄一组反映黄山气象站的摄影作品。过了一个多月,《安徽画报》社安排厉福昆、乐金林深入现场采访。乐金林当时工作单位还在淮河水利委员会,专门抽调出来接受任务。

摄影作品《黄山气象站》1(年摄)

时值严冬,两人从前山登山,在玉屏楼住过一晚后,第二天开始向光明顶黄山气象站进发。由于前一天下雨后结冰,当天再下雪,地面石阶上完全被冰雪覆盖,两人经过莲花沟时非常小心,艰难前行。好在台阶稍缓,危险性小一些,可到了百步云梯时,都是向下的陡峭台阶,而此时石级已经很难辨认,积雪变得非常坚硬。两人试着往下走,但无法立足站稳。摆在面前的形势极其严峻:去不得也回不得,因为如果回头,下莲花沟困难同样严重,而且单位交给的任务无法完成;眼前看到云海极其壮观,但只有24张彩色胶卷,到了光明顶才能拍摄;沿途没有一个游客,没有一个管理人员,不可能有人帮忙渡过难关!面对这种情况,两人商量,果断地将一把雨布伞放在雪地上,厉福昆身材稍小,坐在雨伞前面,乐金林身材稍大,坐在雨伞后面,一点一点往前移动。最陡峭的一段七八个台阶,厉福昆用石块在前面砸冰雪,砸出一个冰窟窿,便固定一只脚,就这样一个冰窟窿一个冰窟窿地往前砸,一个脚窝一个脚窝地往下挪。每移动一下都可能滑下去,跌落悬崖,尸骨无存。一百多个台阶,硬是花了半个多小时才通过。用他们的话说,当时想到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到达光明顶,将大云海拍下来,时间长了,风刮过来,云海就会被吹散,拍摄计划就会落空。好在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光明顶时,大云海居然还在,他们第一次用彩色胶卷将浩瀚无际的大云海拍了下来。那时,两人都由衷地感叹:奇迹,奇迹!这么长时间云海没有散去,老天不薄,上苍有眼!

摄影作品《黄山气象站》2(年摄)

回到合肥后,黄山之行让他们无法忘怀,两人本来都不写作,但这次都不约而同地写散文交给报社。报社将两人的文章编辑后形成一篇报道,以《白云深处的气象尖兵》为题刊登在年第二期《安徽画报》上,画报的封面就是气象站工作人员在夜间测量数据画面。当年6月上旬,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资讯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安徽画报》社被评为该系统全国三个先进单位之一,其事迹主要就是他们两人到黄山的采访,会议还为此安排了专题发言。此事极大地提升了《安徽画报》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品《黄山气象站》也获得了全国第四届摄影艺术展览大奖。

摄影作品《黄山气象站》3(年摄)

如今的厉福昆、乐金林已是奔九的老人了,当他们回忆这段往事,讲到面对雪冰覆盖的黄山,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到达光明顶气象站时,仍然历历在目,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体验,一辈子永远难忘。

来源:黄山

作者/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