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召新一座叫不上名来的山,一泓不在七十二名册的泉,一尊虽不宏大但香火正旺的庙宇,一个大山包围之中却美如画卷的村庄。这里不是名胜古迹,甚至知道的人也少之甚少。但是,我却对它情有独钟。不管春夏秋冬,总喜欢到这里走走看看,感受和体验这深山大泽的自然之美。从仲宫往南不到五、六公里,有一个山峪叫马家峪。马家峪的南面有一座山,当地人叫它南山,可地图上没有标记。半山腰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说它小,是因为它小得比村民的院落还小。庙虽不大,也古色古香,香火不断。庙的旁边有一个泉子,名叫上水泉。上水泉,顾名思义,海拔水位比较高的泉。把这一切资源信息堆积在一起,你可能觉得它太普通、太一般了。然而,当你走近它且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一定会被它的美丽所感染。早春二月,通往马家峪的山路两旁早已是花的海洋了。洁白的杏花还没落完,桃花裹着粉红的衣裙赶着趟地来了。高处的悬崖峭壁上,一簇簇迎春花,黄黄的,格外引人注目。好像在告诉我,她才是春天的使者。再看看这半山腰里的泉子,泉水叮咚叮咚地从石缝里冒出,连绵不断的水滴汇成一条小溪,流进了庙前的水池里。赏泉的人,用双手捧起泉水,喝一口,甜甜的。再看看泉边上那块“圣母之水”的石碑,你会更觉得她的甘甜了。山下的果园里,乡亲们正忙着施肥、耕种,他们把对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金色的土地里了。芳菲四月,虽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可这里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杏树、桃树上青青的果子挂满了枝头。红红的樱桃,引得小鸟们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夏天的马家峪一带,雨水格外的给力。刚才还是阳光灿烂,一块云彩飞来,雨水就从天而降了。因为地形的原因,你若站在上水泉边,云彩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在你的脚下了。巍峨的大山,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格外清新,山上的树木也郁郁葱葱。而经过山石的缝隙和树木的根部渗进山里的雨水,已经开始了它的过滤、吸收,再过滤、再吸收,变成了山泉。可它不敢停留,又急匆匆地从石缝里淌了出来。泉水日夜不停地喷涌、流淌,通过新建的供水管网,从山上流到山下,再流进山里人的水缸里。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河水,为这小山村带来的是凉风习习。晚上,在这里的民俗小院落脚,乘着爽朗的山风,数着天空的星星,城市的繁杂、闷热、劳累和烦恼都荡然无存了。金秋时节,红色成了大山的主色调。柿子红了,山楂红了,苹果也红了;枫叶红了,柿树红了,连山间的草都红了。各种果子排着队地走进农家的院子。山核桃,小白梨,红香蕉,大枣、小枣······深秋来临,高山上、田野里,树叶飘落,可枝头上红红的柿子就像过年的灯笼一样,仍高高地挂在那里,迎接着上山的游人。上水泉的水虽然不如夏天那么汹涌,可丰盈的泉水、静谧的泉池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的山里人,忘不了来山上给泰山奶奶上供烧香,感恩神灵的保佑······冬天的马家峪,虽然已是万木凋零,可一副素颜大方的山水画又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山林里北风呼啸,树木摇动着自己的身姿,与无情的北风抗衡。山下的农家小院里,升起了一股股青烟。这时最浪漫的事应该就是雪花飞舞的时候了。站在上水泉的停车场上往北看去,洁白的雪花在风中起舞,整个山峪被笼罩在白色之中。很快,房顶白了,河道白了,连巍峨的大山也成了一尊卧着的蜡象,泰然处之。深冬的上水泉,被厚厚的冰川覆盖,成了一道冰墙。只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却看不见泉水的流动。待太阳出来,温暖的阳光把冰雪融化,滴滴哒哒的泉水又汇集成了溪流,带着阳光的味道流进了山里人的家中。马家峪,上水泉,如同川剧里的脸谱,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色彩。然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上水泉边的香火。这正是善良、厚道的山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看泉的大哥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来山上打扫一下泉池边、庙宇前的卫生,清理一下庙里过时的贡品。来的多了,自然也就熟了。我们坐在泉边的石凳上,拉起家常来。老人家常常感叹:”咱山里人实诚。说真心话,没有这大山的恩泽,哪来的这山清水秀、林茂果丰?可我们也怨恨过这高高的山,没有路,走不出,眼看着山货烂在地里变不成钱呀!再说这泰山老君,那只是人们的信仰而已。信则有,不信则无。谁见到过泰山奶奶给人看病、为人送粮?”他深深地吸一口烟,看着我的眼睛说:“凭心而论,这深山大泽还是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呀!你看脚下的这公路,水渠,你再看看山村里的楼房、汽车,咱吃水不能忘了打井人啊!”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大自然的恩泽绘就了这一幅幅青山绿水图,可还有一张乡村振兴的大图正等待着我们用双手去实现。到那时,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一定会更美!(图片源自网络)《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