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文\本刊特约撰稿金满楼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炎炎夏日里,今人可以躲进空调房中避暑。那么,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古人如何用冰解暑呢?采冰“二之日凿冰冲冲”中国古代没有制冰设备,冰主要采自天然,即所谓“打冰”。《诗经》中记载了余年前周朝的采冰活动:“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里说的“二之日”即十二月,“三之日”即正月,“凌阴”即冰窖。当时,用冰主要与祭祀活动有关,周朝还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采冰、储冰,掌管相关事务的官吏即“凌人”。古代的冰,通常采于冬天。《左传》中记载,“古者曰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涸阴互寒。”这就是说,冬天藏冰夏天用,冰来自深山穷谷那种极寒之地。不过一般来说,冰主要还是采自冬天结冰的河段。《大清会典》中记载,“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这就是说,清宫用冰都是从紫禁城御河或筒子河、北海等处采集,每块约五寸见方,“明净坚厚者”为佳。采冰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有颇多讲究。首先,采冰的地方须挑选水质清洁之处,而且尽量选取此前水流平缓的河段,这样结出来的冰才够厚实。如果遇到暖冬,冰层不够厚,采冰人还得把水浇到冰面上,以增加冰的厚度;其次,采冰必须在夜间进行。因为夜间采集的冰未经日晒,不易融化,比较容易保存;最后,采冰人须将冰块凿成方块,这样便于在冰面上滑行和放入冰窖保存。除了采集天然冰外,古代也有一些制冰的技艺。据记载,宋朝时有一种名为“硝石制冰”的方法,其原理是硝石溶于水后会大量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水迅速降温进而结冰。据说,这一制冰方法在宋朝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宋朝东京城内才会有很多冷饮店供应冷食。藏冰主要藏于凌阴、凌室或冰井中古代采冰在冬季,使用在夏季,因此需要相应的储冰设施。一般来说,古代通常修建冰窖以藏冰,其中规模大的叫“凌阴”,规模小的称为凌室、冰室或冰井等。据《水经注》记载,曹操在河南邺城修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其中,冰井台“高八丈,有屋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年,考古人员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这是古代日常的储冰容器,用于夏天盛冰和冷藏食物。通常来说,冰鉴为双层器皿,鉴内有一缶,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酒或其他食物。为了让冰保存得更久一些,冰鉴外层用材较厚,达到隔温的效果。明清时期,冰鉴外层多由红木、花梨木等木料制成,有些类似于原始的“木胎冰箱”。宋朝以前,通常是官家储冰,私人藏冰不多,即使市场上有售,价钱也不便宜。《云仙杂记》中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少傅诗名动于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夏天时,长安城冰块价格非常高,白居易写诗出名后用冰论筐买,不问价,而且每天如此。清朝后,储冰规模迅速扩大。《大清会典》中记载,“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这就是说,当时仅清宫就有14个冰窖,总藏冰量超过10万块。如此规模和数量,可以想象当时藏冰之多。用冰古代也有冰淇淋对现代人来说,冰块得来毫不费力。但是,在古代,夏天能用上冰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如前文所述,古代用冰最初用于祭祀,主要用来给贡品保鲜,以防臭腐而致不敬。祭献后还需分发祭品,这就更需要必要的冷藏手段了。此外,古代有身份的人去世后不会立即下葬,而要将遗体停放数日,这就需要大量的冰来保全遗体。事实上,类似做法在周朝已经十分普遍,《周礼》等史籍对此都有记载。除了祭祀外,古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也会用到大量的冰,以冷藏食物或冰镇水果、酒类等。炎炎夏日,“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能吃上冰镇过的水果,在古代无疑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荔枝歌》中说,“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炎炎夏日,很多人听到卖冰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一丝清凉。在古代,冰的另一大用途是制作冷饮冰食。宋朝,随着卖冰业的日益普及,各种与冰相关的食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很多北宋时期的冷饮冰食,如“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则描述了南宋临安的“雪泡缩脾饮”“白醪凉水”等“冰雪爽口之物”。元朝后,有人在冰中加入果浆和牛奶,制成“古代版冰淇淋”。除了以上用途外,冰在古代还有防暑降温之用。汉朝时,皇宫设有在夏季使用的“清凉殿”。殿内以石为床,用玉晶盘盛冰块,宫女太监用扇吹风。在这种“土式空调”的助力下,想必降温效果还不错。宋朝时,皇宫中类似“清凉殿”这样的“空调房”设施越来越高级。当时,殿内除了放置大量冰块外,还设有“扇车”,以流水带动扇叶为殿内送去阵阵凉风。此外,殿内还会摆上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既带来清凉之感,又有“清芬满殿”。只不过,如此大面积的以冰降温,冰的用量就非常大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1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