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瑞士,这个国家出名的不仅仅是那如诗如画的阿尔卑斯风光,其卓越的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也成就了当地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瑞士钟表、巧克力和军刀了。
在这些瑞士的特色产品身上经常会出现一座标志性山峰的身影,它就是瑞士人引以为傲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海拔米的马特洪峰是欧洲的群山之王,因其独特三角锥般的造型,傲视群峰直指苍穹,因此被誉为阿尔卑斯的灵魂之峰。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这座神奇的山峰,更因为这里是阿尔卑斯顶级的滑雪天堂。这里海拔高,是世界少有的可以全年滑雪的地方,冬季雪道长达公里,即便在夏季也拥有着20公里的滑雪道。纯净自然的环境,在滑行的过程中,巍峨的马特洪峰始终伴随在你身旁,这对滑雪爱好者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爱好滑雪多年的我们一直计划着要在阿尔卑斯的雪场滑一次雪。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无法在冬季成行。借着这次环游瑞士的机会,一定要到采尔马特(Zermatt)赴一场迟来的冰雪之约。
马特洪峰脚下的小镇采尔马特,是游客游览马特洪峰和前往世界海拔最高滑雪区的大本营。这里是瑞士最早禁止燃油车进入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垃圾管理和地方建设规划最严苛的地方;是阿尔卑斯山区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也是可以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
因为机动车禁行,所以需要把车存放在前一个镇子——泰施,从泰施乘火车进入采尔马特。刚一走出采尔马特的火车站,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艳到了,雪山、木屋、马车、鲜花构成了一张最经典的瑞士风光明信片。站在采尔马特的中心街道上,能感受到浓浓的瑞士风情,街道两旁是极具瑞士特色的木屋建筑。木屋的每层阳台和窗台上都种上了不同颜色的鲜花。中心街道不是很宽,但它的繁华一点也不输给一般小城市的闹市。作为全世界商业旅游开发最早的地方,直到百年后的今天,采尔马特却还是一尘不染,美丽依旧,是一处非常完美的度假选择。
虽然现在是滑雪淡季,但在街上还不时的会看到一些穿着各式滑雪服、扛着雪板的滑雪爱好者。他们穿着沉重雪靴的独特行走方式,看起来多少显得有点滑稽。街边有很多旅游纪念品店、雪具租赁店、咖啡店和餐厅,不少游客选择在街边悠闲晒着太阳,喝着咖啡。伴随着有节奏的马蹄声,擦身而过的马车也成了采尔马特必不可少的元素。
采尔马特火车站是位于整个小镇最低的进口处,大约海拔米,越往镇子里走海拔越高。我们拖着行李一路往上爬寻找着我们预订的公寓。为了防止走冤枉路,我们边走边找临街商铺的店员确认公寓的位置。就在快到公寓拐弯的路口,店员告诉我们从这里转弯上坡,再走大概10分钟就到了。我顺着店员手指的方向往上一看,我的那个亲娘呀,坡度陡了快一倍!拖着行李走10分钟这不是要我老命吗?还好店员严重误判了时间,我们向上走了不到5分钟就找到了公寓。
这是一座2层的小楼,进门是一间大客厅,客厅窗外面是一片很大面积的绿地。女主人就住在我隔壁。
左侧拱形门洞里是厨房和餐厅,右边是卫生间,这就是屋里所有的设施了。我疑惑的问女主人卧室在哪?老板娘故弄玄虚的笑着说:“你猜!原来客厅里的这两组柜子里藏着两张单人床,白天收起来就是一个宽敞的客厅,到了晚上放下来就是卧室,一房两用,房间资源利用的可真是充分。这里就是我俩在采尔马特的“家”了。
我们和女主人聊了会儿天,得知她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曾经和儿子一起到过北京和上海。她说北京太大了,也非常有历史感。
正聊着,老板娘忽然发现厨房台面上倒扣着一个玻璃杯,里面有只蜗牛。她惊讶的说:“我记得昨天我已经把房间都打扫干净了,怎么这里会有一个杯子,里面居然还有只蜗牛?”我赶忙解释说是我上坡时在路上抓的,怕它跑了所以用杯子扣在了桌面上。女主人这才释怀,之前还在为自己服务做得不到位而感到内疚呢。
漫步在采尔马特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无论是商家还是当地居民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被精心打理的像花园一样,从这些细节中就能感受到当地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
在墙角的方寸之地,当地居民也会精心的布置各种园艺。
因为小镇地处高海拔地区,路边不时就能见到这样一簇簇不同寻常的植物,这就是代表着阿尔卑斯人坚韧顽强性格的Edelweiss(雪绒花)。
旁边的野罂粟在雪绒花的衬托下显得份外妖艳,与居民家的花园一同装点着美丽的采尔马特。
坐在户外露天餐厅就餐时,不时会有麻雀落在临近的餐桌和椅子上,歪着脑袋用明亮的小眼睛打量着你。如果你尝试着用面包去吸引它们,你会吃惊的发现这些麻雀对人竟然毫无戒心,会直接从你的手上取食。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环境中与大自然的小精灵如此亲密的互动时,就能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的美好。
在采尔马特中心街道两侧的小巷中,经常能见到一些奇怪的老木屋,木屋的支撑柱并不是向上贯通的,在木屋的底部和支撑柱之间垫了一块扁平的岩石。这木屋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我好奇的打量着木屋,琢磨许久也没找出答案。
清晨拉开窗帘,晴空万里,我们步行走到小镇的尽头,一座金色的马特洪峰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因为时间有限,同时也为了保存体力去滑雪,我们放弃了徒步的念头,决定乘坐火车登山前往观景台,可以无遮挡地欣赏马特洪峰。
我们在Rotenboden站下了火车,徒步前往Riffelsee湖,在前往湖边的路上发现一个倒塌了的玛尼堆,“这里居然还有座玛尼堆!”我边说着边重新垒起玛尼堆来,老婆在旁边帮忙找适合的石头。两人共同努力,一座新的玛尼堆重新矗立在马特洪峰面前,也希望借助这个玛尼堆,为我们能平安、顺利地完成这次旅行祈福。
行至湖边,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镜子,马特洪峰清晰的倒映在湖面上,湖中水草顺着水流轻轻地摆动。
在湖的另一侧,一队自行车爱好者,正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马特洪峰的方向骑行。
返回火车站,乘火车继续向上,前往Gornergrat观景台。
雪山气候变化快,在Riffelsee湖时还是晴空万里,到达Gornergrat观景台时却已是阴云遮日。我俩点上两杯咖啡坐在观景台上,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云卷云舒,坐等天晴。闭上眼睛感受当下,真想时间就在此刻定格。不知不觉间天空的颜色开始从灰色向天蓝色过度,此时的马特洪峰已经完全显现在蓝天白云之下。
两位从采尔马特沿铁道徒步爬上Gornergrat观景台的游客。
坐在观景台,耳畔响起了隆隆的发动机轰鸣声,抬头便看到一架红色的山地救援直升机从马特洪峰山顶飞过。
终于等到了我们整个行程中最期待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四季滑雪场滑雪了!因为这次瑞士之行全程只安排了一天滑雪,且镇子里有很多雪具店可以租赁雪具,所以我们没有把笨重的雪具从国内扛来。除了雪具,我们带了雪服、帽子、雪镜、手套甚至还有滑雪用的保温袜子,整整装了一个行李箱,可唯独忘了带护脸。想着现在是秋季,瑞士的气温不是很低,不带也没什么关系,却忘了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滑雪场。按照物理定律,从海拔米的采尔马特镇到海拔米的滑雪场落差米,气温下降将近14度,再加上山顶大风,高速滑行时脸被风吹得像刀割一样疼,其实和冬天在张家口崇礼滑雪相比没什么太大区别。
从镇上的雪具店出来,右肩扛着雪板,左手拿着雪鞋和雪杖,一路上坡走向缆车站。此时山下并不冷,由于身上穿着厚重的滑雪服,又扛着笨重的雪具,上坡没走几步就开始浑身冒汗。再加上板子和鞋没有包,叮了咣啷地不是雪杖掉地上就是板子从肩上滑了下来,顾此失彼。无奈只得又返回雪具店让店主帮忙叫了出租车,没成想这居然是我坐过史上最贵的出租车了。从雪具店到缆车站只有短短1公里不到,车费竟高达12瑞法,折合人民币超过80元!
采尔马特滑雪场的缆车站高达米,是世界上缆车能到达的最高地点。一大清早的缆车上全是扛着雪具上山滑雪的人。我们换乘了三次缆车最终抵达了位于冰川上面的滑雪场。一出缆车站,雪山上清新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原本脑子处于清晨的混沌状态,望着这白茫茫一片漫无边际的雪场,整个人一下子变得非常亢奋。走喽,滑雪去喽!
从缆车站下来,一路下坡滑进了雪场。因为采尔马特是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四季雪场,所以在夏秋季节能看到世界顶尖的国家滑雪队云集于此进行训练。放眼望去雪场里见不到太多的游客,整个雪场里几乎全是运动员。
各国滑雪队在几条回转道前排成一排,眼前的是法国队正在雪道前集结,运动员和教练正在做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因为太长时间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再加上高海拔缺氧,几个来回下来我的两条腿开始感觉酸痛,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在我们滑行雪道的左侧有一条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Moguls)赛道,几个国家的运动员正在那里训练,我便滑进赛道一屁股坐在澳大利亚队教练旁边,端起相机等着抓拍从跳台腾空的运动员。
虽然这里是四季雪场,但到下午随着气温升高,雪质也开始发粘。因此到下午3点,雪场的缆车就停运了。为了防止错过末班缆车,我们下午2点就早早收工。虽然只滑了大半天,但由于这里含氧量低,感觉体力消耗比在国内滑一整天都要大。由于没有带护脸,在冷风和紫外线蹂躏下,我的脸已经完全被吹花了。加上滑行速度快、强度大、耗氧高,嘴唇也已明显发紫。
雪场归来,从缆车站到雪具租赁店是一路下坡,原本想扛着板子和鞋走回去,可是两人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挪动一步小腿都酸痛不已。无奈只得又坐上那昂贵的出租车返回。
还了雪具还要再爬陡坡返回我们的公寓,我们就像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样互相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到上坡处,我看着眼前的大坡自言自语道:“人家说的也没错,看来我们真要用10分钟走上去了。”
一般在游记中大家都会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但是在采尔马特,我却要向大家推荐一家中餐厅。在瑞士,一成不变的奶酪吃的有些腻了,打算换换口味,在路边看到一家名叫华园(ChinaGardenZermatt)的中餐厅招牌,顺着路牌我们找到这家装修得很中国风的餐厅。瑞士本地的服务员上前招呼,拿过菜单一看,除了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几个知名的菜品,其他的菜名基本没见过。正当我们正苦恼于如何点菜时,忽然听到厨房里传出了标准的北京腔,于是便让服务员把厨师请了出来,一聊天才知道竟然是北京老乡。主厨名叫陈利军,来瑞士18年,已经在这里入籍定居了。我问他:“你店里哪道菜做得最好吃?”陈利军“狡诈”地笑笑说:“我觉得都挺好吃的,不是吹牛,我敢说在整个瑞士,我这里的中餐味道是正宗的!”于是我们点了最经典的两道菜——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考察一下老陈同志的功力。正如老陈所说,他所做的这两道菜是我在瑞士吃过的四家中餐厅里做得最正宗的。国外的中餐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会做一些改进,有些餐厅甚至将日餐,川、粤菜及东南亚菜混搭,反正老外也不知道真正的中餐是什么样。但老陈做的这两道菜无论从原料还是口味上都保留了川菜的本质。我开玩笑地说:“你做得这是正宗的北京川菜,很对我胃口!”
ChinaGardenZermatt是采尔马特唯一的一家中餐厅,如同法国的米其林指南一样,瑞士也有自己的GaultMillauGuideSchweiz。ChinaGarden在GM上榜上有名,而且是GM入选的家餐厅,中餐厅中评分最高的,14分!老陈介绍说:“GM最高评分20分,偶尔会有一两家在某一年得到一下。因为评分标准太高,得分最高的餐厅会被所有人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压力山大。去年瑞士最牛的大厨就是因为怕失去荣誉而饮弹自尽了。”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那部名叫《美食总动员》的动画片,与片中厨神AugusteGusteau的境遇是何其的相似。
我忽然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那些奇怪的老木屋,便拿出照片向老陈寻求答案。老陈说你观察的还挺细,我在这里这么多年都没留意到,还真不知道为啥把木屋造成这模样。不过我可以找当地人咨询一下,等有了答案我再告诉你。两天后我收到了老陈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