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山市郊区的七道江村,有一栋场地狭小的旧式平房,青砖黛瓦盛装着历史的记忆,门口上方悬挂着“七道江会议旧址”的牌子。
七道江会议旧址75年前,在这里召开的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的会议,共有22人参了会议,就是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坚持南满,保卫临江的决定。“七道江会议”使这个院落和七道江村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陈云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中共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的陈云铿锵有力地说:
“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坚持南满!……我们不走啦!一个人也不走,都留下来打。如果这个决定下错了,责任由我来负,不怨大家,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注释1)
在国民党军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
要知道,在年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之后,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攻势进入了巅峰。
杜聿明调集10万余人向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企图在消灭中共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再集中全力进攻北满,一举消灭松花江北岸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
南满根据地:插在杜聿明背后的一把尖刀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当时的作战形势,我们把“南满”“北满”的整体情况介绍如下。
“南满”是指年10月19日之前,东北民主联军所控制的安东(今丹东)、通化、长白山区一带的解放区。
安东是中共辽东省委、辽东军区所在地;通化当时是辽宁省委驻地,也是中共东北局的后防基地,东北民主联军航校、炮校和军政大学都曾设在通化。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主要任务是守卫安东,第3纵队守卫通化。
四保临江作战形势图“临江”是指年10月26日,国民党军占领安东;11月2日,国民党军占领通化后,所剩的长白、抚松、靖宇、临江四县区域,当时叫做“两沟夹一山”(“两沟”指鸭绿江、松花江,“一山”为长白山)。
这一年的5月,四平保卫战激战正酣,中共东北局就提出了在临江建立战略后方根据地的问题。
从那时起,东北局的机关和单位陆续迁往临江,共计有7万余人,再加上辽东银行、安东造纸厂、辽宁省民政干校、还有伤员和随军家属等3万余人,临江一时成为南满中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守住临江,就可以牵制东北的国民党军,使其在东北首尾不顾!
10月19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按照“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方针,集中10万兵力进攻南满根据地,攻击主要目标是安东、通化。
杜聿明企图先占领南满,从而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再集中兵力进攻北满,达到独占东北的战略目的。
当时,南满以临江为中心的四县根据地是“撤”还是“留”,成为决定南满命运的关键,也是我党在东北形势好转或恶化的关键。
南满危局:部队没有房子住,日夜在雪地里烤火
四平保卫战失利之后,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退往松花江北的北满地区,留下辽东军区(南满军区)司令员肖华和曾克林的3纵队、胡奇才的4纵队在南满敌后坚持。
杜聿明的卧榻之侧,岂容民主联军的存在。
在与郑洞国商定后,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方针,调集8个师10万余军队向南满大举进攻,企图消灭中共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再集中全力进攻北满,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战略目光的军事部署。
进攻中的国民党军队(影视剧照)攻克四平的胜利增强了国民党军队的自信,一改往常谨慎的打法,多路钻隙突破,大胆迂回包围,于年11月上旬连续攻占了桓仁、通化、安东、凤城。
通化原为中共东北局后方基地,部分后勤机关、炮校、医院、物资仓库都在此地。通化的突然失守,使南满部队很快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
南满根据地迅速被突破,除了杜聿明调动了优势兵力外,还在于中共南满部队在防御上没有实施有效的运动防御,犯了分兵把口的错误。劣势的兵力非但没有集中使用,反而分散开来被敌人各个击破。
4纵的12师35团一分为三,3营被敌两个营击溃,2营在团政委带领下,竟被伪警察追了一路,也不对追敌查明情况,更没有组织有效的还击。
对南满分兵把口的情况,林彪十分焦虑。
中共东北局、民主联军首长进行作战部署10月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致电3纵:你们“最近尽是打的击溃战,或被敌击退。这种仗就会使士气越打越低……望你们坚决实行6至9团打敌1个团的方针……如你们不执行总部指示,则南满局面将必日趋严重”。(注释2)
11月中旬,杜聿明的部队又攻占辑安,南满根据地仅剩临江、长白、蒙汇、抚松四县,这一狭长地带仅有22万居民,一下子涌入4万部队和机关干部,被动形势越发严峻起来。
主持北满土改工作的陈云和抓军工生产的肖劲光主动要求去南满,东北局形成决议后,在年10月27日,陈云、肖劲光离开哈尔滨,经由牡丹江、图门,取道朝鲜再去临江。
▲陈云(右)、肖劲光(左)在中共南满分局、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总部所在地临江合影。
当他们从平壤绕了一大圈到达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时,已经是11月27日了,整整走了一个月。
虽然事先有思想准备,但南满部队的困境还是让两人万分吃惊。冰天雪地里官兵还穿着单衣单鞋,出现了大量冻伤。最苦的是3纵,尤其是8师,粮食奇缺,只有冻得如石头一样的杂面窝头和酸菜、咸菜。
有的部队没有房子住,日夜在雪地里烤火,漫天大雪中,不少人穿着国民党服装,是从敌尸上扒下来的;太冷了,甚至还发生了冻死哨兵的问题,是在站岗时活活冻死。
陈云后来回忆说,那是自己一生遇到的最艰难的时刻。(注释3)
冰天雪地议戎机:我们不走啦!都留下来打!
当时,南满根据地从上到下弥漫着一种灰心丧气的情绪,部队的领导已经做好了放弃根据地、把部队带到北满去的准备。
▲装备简陋的民主联军战士,不畏严寒,饿了就吃把炒面吃口雪,坚守在阵地上。
南满的条件十分艰苦,分局和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被压缩在长白山脚下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百姓贫困,土匪横行,气候恶劣,部队吃穿都很成问题。
还有,由于环境艰苦和消极情绪影响,部分群众和干部对坚持南满根据地缺乏信心,希望向北满转移。
为了在部队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临江附近的七道江,即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
会议连续开了几天,与会同志各抒己见,相持不下。
肖劲光在师以上干部会上提出,以主力兵团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清剿”,又遭到多数人反对,争来论去,三天统一不了认识。
七道江会议纪念馆:“南满危局”展厅会议对去留问题未达成统一,因而影响了具体作战方针的最终确定。“坚守南满,牵制敌人”这是陈云、肖劲光来南满的使命,也是陈云与肖劲光商定好的会议议题。
可是,在会议讨论时,却扭转了议题,提出了坚持不坚持南满的问题,而且多数人主张放弃南满北上。
于是,肖劲光请陈云到会拍板定夺,12月13日晚,陈云顶着漫天风雪从临江来到七道江前线指挥所。
第二天,陈云主持会议,在听取了两种不同意见后,他这样说:
“东北敌人好比是一头野牛,牛头牛身子是朝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
“如果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
最后,他一锤定音地说:“我们不走啦!一个人也不走,都留下来打。我们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
这次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七道江会议的决定,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实践证明,正是南满根据地的存在,保持了东北民主联军南北两线的同时存在,使得杜聿明讲攻北满的同时,不得不时刻考虑背后的威胁
“七道江会议”制定的战略方针是:4纵打出去牵制敌人,3纵内线作战保卫根据地。
民主联军三下江南,部队开往前线12月14日,4纵主力从临江出发,突然插向敌人后方兵力薄弱的地区,半个月横扫多里。虽然大多打的是击溃战,却切断了敌军通化与辑安之间的铁路交通线,迫使杜聿明先后调回4个师回防,减轻了南满根据地的压力。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拉开帷幕
就在中共南满部队主动出击的时候,中共北满部队也开始了主动出击。
如果不是对南满的支持与策应,无论从哪方面讲,此时的北满部队都不应出击作战。
▲装备简陋的民主联军战士,不畏严寒,饿了就吃把炒面吃口雪,坚守在阵地上。
此时出战,有利条件是松花江已经完全封冻,部队从江面出击后,可方便迅速撤回江北。但是,正是寒冷给北满主力带来了比战斗多几倍的伤亡。
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下决心致杜聿明于腹背两面作战的境地。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违反战术常规,也违反他谨慎性格的决定,打硬拼战:“只有六七成胜利的把握即决心打,打时打得极顽强,打的结果可能成为歼灭战,亦可能双方都伤亡惨重。”(注释1)
林彪甚至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不但南满要这样打,北满也要这样打。
早在四平保卫战之初,毛泽东就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提出明确要求:
“如我能在三个月至半年内,组织多次得力战斗,歼灭进攻之敌六至九个师,即可锻炼自己,挫折敌人,开辟光明前途。”
“为达此目的,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得出新局面。”(注释5)
年元旦到了,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没有提起战争,却充满了对前途必胜的希望:
“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不屈不挠的奋斗,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自由的阳光一定要照遍祖国的大地。”
蒋介石新年来临之际发布的“侍天字第十七号密令”,却充满了杀气腾腾的暴戾之气:
“只要我将领在今后一年期内,淬励精诚,奋发努力,彻底消灭万恶之‘奸匪’,扫除革命之最后障碍,则滔天大祸敉(音mǐ:平定)平于一旦,三民主义实现于全国。”(注释4)
双方谋划的目标要通过战场上浴血决战来实现,就这样,历时3个多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拉开了帷幕。
(图片来自网络。归原作者所有)
一、《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二辑,第二册
二、《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东方出版社,第页
三、王树增著《解放战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页
四、《解放战争》(上),第-页
五、《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