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34907.html

  夏风阵阵,荷香幽幽,芬芳四溢,馨香扑鼻,沁人心脾。10首荷香诗词伴你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前四句写夕阳西下,素月东升,披头散发,开窗闲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写得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出自唐代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才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3.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夏夜登楼眺望。

  从外界景象来看:山水一色,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

  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所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

  欣赏这首小诗,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如临其境,极富艺术魅力。

4.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出自唐代杜甫的《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诗人居住的草堂在万里桥西边,景色优美,浣花溪水潺潺流动,水波粼粼,清澈风底;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做了大官的朋友早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无官无钱的诗人只剩个狂放,老了却比当年的狂夫更加狂放!

  在杜诗中,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缺一不可。在艺术上这种服从内容需要的处理是十分成功的。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其中,“含”和“裛”两个动词运用很妙。“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而“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诗人以精心之笔,描写了微风细雨,描写了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

5.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出自宋代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李重元这首词,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单纯地享受夏日田园风光。炎热夏日,门前的池塘里,水草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夏雨过后,满院都是荷花的香气,去果园里摘一些桃李、西瓜,放在井水里,半晌就如冰雪一样凉快。躺在凉席上,谁还有心思去做针线女红呢,只想着美美地睡上一觉。

  小令虽短,却别有情趣。《忆王孙》共有四首,分别为春夏秋冬,皆被收录在《全宋词》,都很唯美,值得一读。

6.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西湖荷花盛开,风光艳丽,划着船载着酒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在朦胧微雨、一片笙歌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诗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出自宋代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夏日雨后的乡村,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清晰可见。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此词作于公元年(宋神宗元丰六年),是苏轼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词人谪居黄州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同时又隐约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意境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中,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着意流连这里的景致。在这里透过此等画面,隐隐约约的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8.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出自唐代李白的《古风·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秋季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云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全诗以荷为喻。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句“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诗人托物言志,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借荷花的心事传递了诗人的心声:空有绝世的美艳,过人的才华,却无人欣赏,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也表达了希望自己像荷花一样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9.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此诗采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心态物化成木芙蓉,木芙蓉成了他感情的载体、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

  诗中的木芙蓉具有鲜明的诗人的色彩:她孤寂、独自长在湘水西岸,任秋风疾吹,繁霜严打,无人爱怜顾惜;她完美,“盈盈”,是婀娜多姿的体形,“丽影”是艳丽动人的身姿,“浓香”是沁人的芳香,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她自信,“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这种自信来自于“有美”。这种美与其说是木芙蓉的姿态、丽影和浓芳,不如说是诗人的才华、理想。因此,即使在孤独、冷落,被人诋毁、抛弃的处境里,他也没有沮丧、消沉和自暴自弃。他坚信自己总会有被人赏识的时候;他很有原则,处于世上,就只能像木芙蓉一样,扎根高高的陆地,绝不与浮于水上的摇摆不定的芰荷同处。

  诗人对木芙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诗人爱花,护花,实为自爱自慰。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抚平内心创伤,驱走孤独幽愁的常见方式。

10.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出自唐代崔橹的《莲花》

影欹晴浪势欹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怯醉腰偏。

  莲花的影子倚在平静光亮的水波之上,脩茎却靠在如烟的雾中,只因为它怨恨自身的姿态而默默无语地以一天当作一年来过。清晨的轻雾和莲花的香气合在一起,好象香积饭那样香气四溢,而坠落在水中的花瓣,又好似变幻的小船在水面上逐波飘荡。这样一种大自然景色,人间虽有笔应该是很难画出的,而雨后天晴尘土不扬之时,莲花的亭亭玉立和颜色的清新,更加令人喜爱。为什么限制给莲花起名为断肠(花)而不可得呢?看那娇小怯懦的腰肢倚在风中象喝醉了酒似的摇曳,最后倾斜在一旁的姿态是多么地可爱。

  此诗作者用重笔浓墨极力赞美莲花的姿态、香气和颜色,并抒发了作者无限爱惜之情。首联极写莲花的姿态,二联突出莲花的香气、颜色,三联概括这一特定姿态、香气和一片片红色花瓣变幻为船的大自然景色,是人间高手笔所难以画出的,而雨后莲花的清新之气,更令人喜爱。四联则更尽一步点出莲花在风中的姿态。全诗象一幅描绘莲花的画卷,读之令人神往。#两城尽是荷花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