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里的人情味

文/衣禾(浙江萧山人,金石爱好者)

石炉是在宁波发现的,直径大约有一尺,相对于其他材质的香炉,算是很大的,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刻有“保佑观”三个字,这引起了我的好奇。郭云龙兄在古书上查得有保佑观一条,只有“去县十五里”一句(意思是和县城有十五里的距离)。又向文保部门询问,回复我说这一古建筑二十年前就坍塌了,现在荡然无存。

我极喜欢上面的冰梅纹。从瓷器上看,冰梅纹以康熙与光绪年间最常见。南京的叶伯瑜先生认为石炉是康熙时期所做,看上去还有明代的味道,是典型的明末清初风貌。上海的吴兄说口沿回纹就像城垛一样,是封疆列土的寓意,肯定为康熙年间。他们两人和我想的是一样的。

北京的香山饭店号称有“四绝”,分别是会见松、飞云石、无极画和冰裂毯。关于冰裂毯,据说有一个故事:说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前到法国旅游,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一块不大的地毯,说是中国明代的,上面的纹饰就是冰裂纹。他当时很是兴奋,想买,但已经被一个当地富豪买走了。贝先生请求拍照,后来在香山饭店大厅的巨大地毯上使用了这个图案。

冰裂纹和冰梅纹一样,最常见的是在古建筑和家具上,这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审美。冰裂纹在地毯上确实是罕见的,所以贝先生难以割舍。而冰梅纹是冰裂纹的升级版,冰裂纹中添梅花,冰梅纹在香炉上自然也是极其罕见的。

我总念念不忘这个保佑观。据说在宁波,圣佑观和报德观比较著名,但保佑观知道的人并不多。我仔细看,此件石炉敦实且温婉,“保佑观”三字刻于颈,字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到字。“保佑观”三字亦明末清初字,与乾隆后差别很大。

我实在怀疑是不是他处拿来后铭而作保佑观用?因为石炉是有残损的,三个底足有损坏,双侧也有磕碰。最不可思议的是冰梅纹饰仅仅只是半面,另半面却是全素的,连口沿回纹也被磨平。这种磨平,不是被肆意打击残剥的,而是完全遵照原形仔细打磨,就好像同一线条的两个不同炉合一了。我以为这一面是晚清人所为,原因不详。

我有一次去宁波学习,专门花时间去找过保佑观。我从海曙区发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