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唐盛世的形成,得益于经济的繁荣,也得益于文化的昌盛。百花齐放的文化领域,更是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他们共同谱写成了流传千古的“万卷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他们彷如一颗颗明珠,在历史的文化长河里,熠熠生辉。
上篇文章里,我们读到了王维的四首唯美幽静的田园山水诗,今天我们继续来读王维的五言七律诗。
其实王维不仅擅长山水田园诗,也是山水田园诗的翘楚;他还擅长边塞诗,他也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要读到的四首五言律诗中,前两首是王维非常著名的田园山水诗,后面两首也是非常著名的五言诗,却是格调高亢的边塞诗,且每一首都有人尽皆知的名句,一定要读一读。
王维(年-年,一说年—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一、《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王维的诗其显著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一定要在王维的诗里选一首作为代表,那么这一首应是当仁不让的。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悠然之景,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又无比舒适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静静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轻轻的钻进人们的耳朵里。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又是多少文人雅士、王孙贵族心中最向往的境地!
二、《山居即事》: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译文: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掩柴扉”与“对落晖”写出了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的心境。落日余晖下,一人独立,这又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斜阳落日图呢?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同时暗含禅趣令人遐想。"遍"与"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
"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夕阳余晖落在绿竹之上,红莲花瓣片片凋零,一个"故”字,形象的画出了莲花半开半落之景,暗含落日般的眷恋之情,才有了这一“故衣”。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内心还是有几分孤寂的。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周围的田园景色,也使得他最终走出红尘,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
三、《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这一首《观猎》,从“观”字引出了一幅生动的将军冬日狩猎图。一个“猎”贯穿全篇,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狩猎的全过程。虽然这是一首边塞诗,却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开篇便写了狩猎的高潮部分,用“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并没有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而后写到猎归,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也间接的承接上两句,写出了主人公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首两句,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从容淡定的心境相称。诗的这一结尾摇曳生姿,饶有余味。
四、《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唐朝·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王维并没有托大,这一落笔,便写出了“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作者出使塞外,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飞,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荒凉的大漠上,见孤烟袅袅,可它并不随风散落,而是直直向上,与长河尽头的圆圆的落日,形成了对比。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茫茫大漠,极目远眺,孤烟腾起,长河尽头,落日低垂,昏黄圆润。好一幅雄浑阔达之景。结语
王维的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既有山水的幽静,又有边塞的开阔,能令人心情恬适,又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诗歌的悠然,也能欣赏到绘画的美,真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能他的喜欢王维诗的朋友,可以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哦。
王维的四首山水田园诗,意境空灵而悠远,各有千秋一定要收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