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取得了无以伦比的成功,极大激发了中国冰雪的发展潜能,在筹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探索建立了“冰雪+”产业模式新格局,延长了中国冰雪产业链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冰雪的潜力。
冰雪+科技,“科技冬奥”改善冰雪运动
提高冰雪竞技水平,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努力训练,装备等科技力量也必不可少。事实已证明,冬季运动装备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雪车、冰刀、雪板、比赛服等装备将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这背后是各国科技实力的较量。
中国国家队就与大学研究院、国企央企等单位开展合作,提高中国冰雪运动的科技含量。比如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一汽集团合作研制国产雪车、北京服装学院联合6所高校和4家企业为中国速滑队等队伍制造服装、上海体育学院为国家跳台滑雪队提供运动过程的三维捕捉分析。
此外,在北京冬奥会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应用到冰雪运动中,5G、4K/8K、AR/VR等新技术应用到冰雪运动普及和转播,共同提升冰雪运动的科技含量,助力实现“科技冬奥”。如今,这些科技成果也变成宝贵的“冬奥遗产”继续改善中国冰雪运动。
冰雪+旅游,冰雪旅游升级融入全域旅游
随着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浓厚氛围,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成为振兴冬季旅游市场的核心引擎。“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在旅游市场的纵深发展,能把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
如今,冰雪旅游正逐渐升级为全域旅游,从传统冰场雪场依靠单纯的门票等收入向滑雪度假区、冰雪小镇方向升级,从单独的冰雕雪雕、雾凇冰灯等分散的旅游景观,到打造融合冰雪周边、文化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精品冰雪旅游线路,串联起地方旅游新特色。
京津冀和东北的各大滑雪场以打造冰雪运动游和生态休闲游为重点,拓展全域旅游,以打造避暑观光和休闲养生为突破,形成四季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充冰雪旅游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
冰雪+教育,筑牢冰雪运动的“金字塔”
如果把中国冰雪运动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是扩充塔底的基石,中国冰雪健儿就是塔尖,而扩大金字塔的体积和强度,提高从塔底到塔顶的上升动力,就是培养冰雪人才的过程,这就体现了冰雪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中国冰雪运动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人才匮乏的局面,就更需要大力推进冰雪教育。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冰雪专业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从冰雪教师到国家队教练,从雪板冰刀维修师到高级资深的制冰师,大量国外先进经验技术汇聚中国,也完善了中国冰雪教育体系,推进了冰雪运动列入冬季中小学体育课程,在高校里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拓展冰雪运动培训市场,增加冰场雪场教练数量并向四季健身培训拓展,壮大高水平滑冰滑雪培训队伍,建立完善了冰雪专业人才成长体系。
冰雪+文化,塑造特色冰雪文化的品牌价值
“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是北京冬奥会能够吸引全球瞩目的一大特色,实现了自强不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文化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文化完美融合。这就是文化的促进作用,冰雪与文化的融合,既能够升华冰雪运动的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品牌价值,也能够以冰雪运动为载体促进世界人文交流,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期间,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将冰雪文化与春节文化融合,也同样营造了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氛围,“冰雪过大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年和奥运会的完美融合。京张冰雪文旅已成为冰雪文化品牌,与黑龙江的雪乡、冰雪大世界,吉林的雾凇、长白山的滑雪温泉等形象共同塑造了中国冰雪文化IP,开发相关文创周边产品,并衍生出冰雪节庆活动,扩大冰雪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冰雪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新兴产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从筹办到举办再到留下的冬奥遗产,都将促进中国冰雪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冰雪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冰雪+”的长效机制,能够促进中国冰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冰雪经济再上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