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刘鲸鱼跑跳蹦

每逢冬季,松花江上便会开始一场独特的“大兴土木”。平日里宁静的江面,此刻冰封雪锁,但却川流不息。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江边渐渐出现一座冰雪城市的轮廓。这座冰雪城市,白日里反射着洁净的阳光,夜晚里闪耀着缤纷的霓虹,这里就是哈尔滨,这里就是冰雪大世界。

是东方小巴黎,更是冰上小巴黎

我无法估量,当年哈尔滨的光景。从圣尼古拉教堂的修建开始,作为中东铁路中心城市的哈尔滨,因这条铁路而连接着欧亚两大洲、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洋,优越于当时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各大城市,荣光与繁华一时无两。

俄罗斯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这种主义风格、犹太风格、伊斯兰式、早期现代风格、中华巴洛克风格......哈尔滨的建筑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堪称一绝。

这些建筑是城市繁盛的背书,中央大街上、果戈里大街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上,国际化成为了当年哈尔滨最具魅力的标签。俄侨文化、犹太文化与关内移民的中原文化混杂交融,互相渗透,使哈尔滨人在豪放中兼具优雅,在热情中不乏浪漫。拉提琴、听歌剧、喝咖啡、吃西餐、唱歌剧、画油画、赛帆船,那些如今我们看起来仍然极具格调与时尚的生活,是哈尔滨人写进骨子里的天性,更是这座城市的风尚。

在成为“东方小巴黎”之后的一百余年,哈尔滨将浪漫发挥在了遍地冰雪上,用冰雪建成了一座更为华丽、更为奇特,也更加美轮美奂的“冰上小巴黎”。

是闪耀的冰雪,更是松花江的血脉

打造这样一座冰上城市,并不是飞来之笔。可以说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来自松花江的哺育,都蕴含着哈尔滨人的血汗。理想的冰应该由纯净的水制成,这样才有很高的透明度,还有包含尽量少的气泡。冰雕时温度和速度也需要考虑,以避免冰的融化。如果不是在严寒地带做冰雕,通常需要到大型冰库里去雕刻。因此在热带地区,冰雕是不常见的。

冰雪大世界的第一个步骤是采冰。在松花江冻得最结实的流域,把冰面划线,用电锯在江面割出长1.2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按线切割,然后扎开形成冰块,再用钩子拉出水面,然后从破出的水槽把冰块运到岸边搬运上车。每一块冰体的长度和宽度都一样,厚度都在40公分,必须用专门的机器搬冰上车,运到冰雪大世界的现场。冰体一路运输要保证完好无损,一旦破角,就只能丢弃。

寒风凛冽,百余名采冰人,每天都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而忙碌。从凌晨五点半就开始在江上采冰,脚不停歇,要干到下午四点太阳落山才能收工。一块重量约为斤的冰体,造价在百元左右。这些工人全部是来自于附近区、县的农民工,冰雪节让他们的冬闲变成了冬忙,出来打工每天一二百元的收入,可以够他们一家老小的过个好年。

冬季的松花江,成为了建造冰雪城市的不竭原料。哈尔滨人,就这样把松花江一块、一块搬到城市中,让松花江从脚下的河流,变成擎天高楼。

是一片冰心,更是一片匠心

冰雕冰灯,古来有之。据《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在古代,冰灯技艺已经巧夺天空。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冰灯之万马奔腾解”。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

在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是黑龙江省的传统手工技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的冰灯冰雕以冰为材料,以水为粘接剂,运用砌筑、堆垒、雕镂、浇冻和镶嵌等技法,制作出冰建筑、冰雕塑等各类作品,配置多种灯光后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合自然的景区,辅以多种手段,达到形、光、声、动的和谐统一,形成璀璨生辉、扑朔迷离的冰造园林。

与其他雕塑不同,由于冰的可变性和挥发性,冰雕表现出了许多难点。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鲜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造型时采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力求轮廓鲜明,在此基础上,精雕细刻,或者实行两面雕刻,使线条互相相交,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线反射作用下,尤显玲珑剔透,从而取得远视、近视俱佳的观赏效果。

如今,来自埃及、波兰、斯洛文尼亚、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新西兰、美国、马来西亚、塞内加尔、印度、蒙古、乌克兰、英国、俄罗斯、意大利以及中国等17个国家的艺术家,在哈尔滨将这项技艺变成了国际盛会。直磨机嗡鸣而响,冰屑翻飞指尖,惊艳绝伦的艺术品横空出世,剔透的冰雕与满园冰雪景观交结一处,纯净的动人心魄!每座冰雕凝聚着冰雕艺术家智慧和汗水,通过将大自然赋予的“结晶”打磨,注入其创意灵魂,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是冬季最短暂的约定,更是年最长情的陪伴

二十级层层叠高的冰体,形成了世纪光塔,象征着冰雪大世界20周年,如同一座里程碑矗立在最醒目的位置。环绕着冰塔,罗马斗兽场、大三巴牌坊,叫不出名字的城堡、教堂,都在冰雪中显得如梦似幻。走到最末端是那座曾经被哈尔滨人亲切唤作喇嘛台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使不同方向前来的人都可以在视觉上一下子感受到唯美与感动。在老哈尔滨人印象中,哈尔滨的中心就是高高耸立的洋葱头、帐篷顶——这是属于哈尔滨的天空。

圣尼古拉大教堂,那个从年便见证哈尔滨的城市原点,在年后的今天以冰雪的形式重生。诚然,这些华彩而又瑰丽无比的建筑,因气温而生,在春天之前也会因气温而散。但每个冬季,每个飞雪的夜晚,每个含霜的黎明,我知道,哈尔滨的冰雪、哈尔滨因冰雪而铸就的万国建筑博览会总会在江边再现。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冰雪又有了全新的形态。那一刻,我在冰雪中深呼吸,吸吐这童话般浪漫的气氛,想把这一刻晶莹的美好收藏。雪花,被每个过客的热情消融。我本想亲吻哈尔滨的雪花一片,不料却亲吻了整个冬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