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36418.html

现在随着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不但冬天变得没有以前冷,夏天更是热得一塌糊涂,这时候来一块冰镇西瓜简直就是人间最美味,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有冰箱可以冰镇,古人呢?古人就没有冰镇西瓜吃吗?当然不是,古人连大炮都能造出来,区区一个冰镇西瓜能难倒他们?

那古人用什么进行冰镇呢?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工冰箱了,叫作“冰鉴”。其原理很简单:制作一个有夹层的容器,在夹层里放入冰块,然后在容器内放入食物或饮料进行冰镇,成为冷饮。宋代的冷饮已经平民化了,北宋都城开封就有种叫“冰团冷元子”的冷饮很是畅销,其做法类似今天鲜芋仙等甜品店中的芋圆。到了元朝,蒙古贵族喜欢在冷饮里加入奶制品,称为“奶冰”。

那么有读者可能又要问了:古代夏天的冰是从哪里弄来的?这有很多种说法,技术含量最高的说法是古人用硝石制冰:将硝石溶于水,大量吸热,便可将水冷冻成冰。但这个方法的制冰量太小了,而且非常费事,无法满足古代夏天巨大的冰块需求量。所以,有人认为古人一般不会用这么麻烦的制冰方法。其实古人取得冰块通常的方式不是制冰法,而是存冰法。

很简单,等到冬天自然结冰时将冰块储存到地窖里,然后等到夏天时取出使用。这种简单的存冰方法,从先秦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储存的冰块都取自城市里的天然河湖,比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太平湖,还有济南的大明湖,都是过去重要的取冰处。寒冬时节,湖面结冰,待到冰面上能走人了,就开始进行切冰作业,把冰切成一米见方的冰块,运送到地窖里保存。保存时还要在上面盖上厚厚的稻草保温,这样就能挺到夏天而不融化。古代大城市内都建有很多的冰窖。清朝时,北京城内的官方冰窖就有4处18座,由工部统一管理,存冰量在20万块以上。今天北京的冰窖胡同,就因清朝时这里设置的冰窖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西安的冰窖巷。

有读者估计又要问了,北方冬天才会结冰,南方呢?南方冬天不结冰,夏天又热,怎么办,这样下去岂不是旱的旱死涝旳涝死?当然不是,那南方城市冬天也不结冰啊,怎么办呢?自然就是进口!而且是正宗的美国货!19世纪上半叶,欧美商人就将北美的冰块用商船贩卖至中国广东,非常畅销。

有读者可能会疑惑,从北美到中国,要穿越赤道,那冰不融化吗?因为这种出口的冰块体积特别大,运输时放在船舱底部避免阳光照射,还会在上面盖上锯末等物,阻挡空气流通,所以融化速度非常缓慢。等运到中国时,除去损耗,还会剩很多。有人还会疑惑:跨越半个地球贩卖冰块,能赚钱吗?的确不怎么赚钱,但没办法,欧美需要进口中国的货物,而自给自足的中国却不怎么进口欧美货物。你运别的东西到中国也卖不出去,卖冰块总比空跑一趟强。而且远洋航行需要重物压舱,用冰块压舱总比用石头好。没办法,与清朝做买卖就得这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