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揭秘

诗话汨罗江

磊石秋月: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中国文人历代写月的诗很多,大家都喜欢借月抒怀,或孤独寂寞、或化羽成仙、或天人合一、或爱意缠绵、或思亲别友……

特别是中秋月,一到中秋便会想起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实李白在磊石山也写了一首月亮诗,这就是他的:“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自古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的观赏点有两个:岳阳楼和磊石山。磊石山是南北洞庭的中心地标,唐宋元明洞庭庙后的磊石山顶均有一座连天楼,清代山顶有磊石钟亭,是绝佳的秋月观赏处。李白此诗是广为人知的“洞庭月”千古绝唱,可惜被人宣传到岳阳南湖去了。

谈起唐朝月亮,比李白更出色的是《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意境美妙,朗朗上口。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宇宙时空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世界。

说起宋朝的月亮,当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光照着华夏千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与胞弟苏辙七年没见的情况下而写就的,正值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明月,酒兴正酣,诗意盎然,于是挥笔写下此千古佳作。透着浓烈的亲情,更透着浓厚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意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为众多分隔的恋人、朋友、夫妻、亲人的人们信纸上的祝福赠言。

然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孝祥宋孝宗乾道四年()八月,来到了汨罗江的磊石山和凤凰山,在此写下了洞庭湖最美洞庭秋月之宋词《过洞庭》和观月四美散文《观月记》。从而揭示了磊石山同样有洞庭秋月之美妙。此诗此文是应该可以评为千古《洞庭秋月》第一诗和第一文的。

1、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

山头望君乞杯珓,僮仆欢呼得头掷。

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

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

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

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

—张孝祥《金沙堆》

此诗中所提到的磊石,就是洞庭湖中的磊石山,《拾遗记》记之为洞庭山。位于今天屈原区西北角。磊石山自古作为青草湖、洞庭湖、南湖、汨罗江、汨罗口、湘口、三江口、楚江分的地标之山,正在东洞庭湖的中心地带。也是今天东洞庭和南洞庭的中心地标。

这座山上曾建有中国第一座屈原磊石庙、第一座洞庭湖洞庭庙,是汨罗端午龙舟竞渡的发源之地,其中沉淀的湖湘文化非常深厚。

公元前年,屈原达到此地。他在屈潭边的玉笥山南阳庙、磊石山的龙王庙交替居住。在磊石山上写下了《哀郢》《山鬼》《悲回风》《国殇》等作品,在龙王庙中亲自主持祭龙仪式,完成了《九歌》,后来李白到此写“洞庭赊月”,杜甫到此写“蛟室围青草”,磊石山其实就是一座诗山。

《金沙堆》中的玻璃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药房指炮制药物或贮存药材的房舍,亦指炼丹房;桂栋多形容华丽的房屋。“药房桂栋”典故出自屈原《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张孝祥在屈原作《九歌》的地方,这儿有洞庭君庙(湘君的前身),所以他戏称“君不唤我那能来”;“亭午投君庙前泊”,夜晚降临,他只能在磊石罗江驿站休息了。

根据他的全部诗文来分析,金沙堆上有两庙:忠洁侯屈原庙和洞庭龙王庙。

张孝祥《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云:“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从两首金沙堆诗不难看出,金沙堆就在磊石山附近。

《永乐大典》记:“湖中有小山,置戍其上,曰洞庭寨;东西与鹿角相望置官与卒亦如之,其前为洞庭君祠。……世谓之金沙堆云昔人于湖中得石刻。……盖龙君也洞庭人抵磊石。”

张孝祥《祭金沙堆庙》云:“登磊石以遐瞩兮”,说明他站在磊石山上能看到金沙堆。他的《金沙堆赋》云:“洞庭之野吞楚七泽……横中流而北望兮,何黄金之突兀;触白日以腾耀兮,疑波神之沉宅。舟人告余曰此金沙堆也,壁立千仞,衡亘百步,灵鳌之背,孤起以自暴兮……”此文中不涉及磊石,说明不是磊石山。从这些记载不难判断金沙堆正是今天的凤凰山。

根据《湘阴县图志》的记载,宋代时磊石山上有屈原行祠,凤凰山上有屈原汨罗庙;磊石山上有万岁寺、内有洞庭庙,凤凰山上有洞庭行祠。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志》记:“其东汨水出焉,下有潭,谓之屈原潭,屈原怀沙自溺之所,忠洁侯三闾大夫庙在其上。”

金沙洲之地,《湘阴县图志》的地点标注在河泊潭左周家垅那一片湖洲,上有洞庭龙王庙,前有香炉湖。《湘阴县图志》记洞庭庙“其在县北河泊潭之左者,曰洞庭行祠、有元延祐元年()钟铭,一名“尹公庙。”说明宋元间的洞庭庙(行祠)在此。

综合这些论据来看,金沙堆、金沙洲均指凤凰山之地是没有疑问的。但龙堆指的磊石山。

杜甫在凤凰山汨罗庙写下《祠南夕望》一诗,留下“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之千古绝唱。正因为此地是清绝地,所以张孝祥才会在磊石和金沙洲上写下著名的洞庭秋月之诗《过洞庭》和四美《观月记》。

2、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

张孝祥这首《过洞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洞庭秋月”图,因为过磊石山就是过洞庭(山)。

《祭金沙堆庙》云:“憺九秋之半兮,绝洞庭予将归,登磊石以遐瞩兮,天水莽而相围。”洞庭秋色尽在眼前。

有人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张孝祥“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抒写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情操。创造出了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此诗被后人誉为洞庭湖最美宋祠。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青草指的是洞庭青草湖,青草湖的地标自古为磊石山。《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却风平浪静,湖平心也平,正是这难得的平湖,让诗人捕捉到了“天人合一”的“澄澈”境界。

玉鉴琼田般三万顷宽阔的湖面,划动着诗人的扁舟一叶,素月在头顶发出光辉,明月和湖面成了一个影子,表里都那么澄澈,照映着星河的倒影,天地之间,一切被月亮洞照得通体透亮,灵魂是否也穿过了宇空?“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回想自己仕途生涯,高洁到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飘浮在独清独醒的汨罗江边,尽管头发已经稀疏,两袖清风,但还可“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汨罗江边再来一把渔歌,“扣舷独啸,”,让自己“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写完此诗竟然还没过瘾,晚上又一个人跑到当时无人烟的凤凰山金沙堆上看了一晚的月亮。写出了《观月记》:“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此记首先提出观月“四美”之说,体现了不同凡俗的审美趣味。后半部分叙写观月经过,先写中秋之夜的晴空明月,次写金沙堆空旷幽远的环境,再写孤舟停泊,独身而登,恰好满足“四美”的条件,表现了作者金沙堆观月时的舒畅心情,也透露出罢官后欲寄情山水,寻找乐趣以排遣烦恼的心态。

综观张孝祥写洞庭秋月的一诗一文,也都有着“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美妙。汨罗江诗话|唐诗最后的绝唱竟然落在汨罗江里《楚辞》写作地考证|屈原黄陵庙里涂《天问》浩浩汨罗江|汨罗江的前世今生

凤凰山摄影徐国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