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土方治疗 http://m.39.net/pf/a_5945933.html

千伏泰州至刘桥线路工程,由水利电力部列入年国家建设计划,实现了“当年项目、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高速度创举,也实现了江苏电网第二道横跨东西方向的输电通道。

历史的时钟拨回到年7月1日,南通地区、市输变电工程联合指挥部在刘桥变电所隆重举行了千伏泰(州)刘(桥)线路工程开工典礼,南通供电系统历史上建设的第一条千伏线路工程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年7月1日,千伏泰刘线工程开工典礼

年8月4日,千伏泰刘线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如皋县薛窑驻地召开誓师大会,工程施工全面铺开。工程于同年10月28日开始立杆放线,同年12月26日通过省局验收并批准试运行,展现了“当年项目、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高速度。

千伏泰刘线路工程全长.7公里,横跨南通、泰州两地,途径四县一市,立塔共计基,运输材料总重达1.8万吨。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以运行检修工作为主的南通供电局,在完成本职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千伏线路工程建设,这在当时江苏省供电系统确属首次。然而,在当时的南通供电系统曾有那么一批勇士,他们带着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踏上了征程,谱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

“先行尖兵测量队”

年的冬春之际,作为线路工程的先行尖兵,测量队顶着茫茫大雪率先踏上征程。他们披星戴月,耗时仅仅3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整百公里线路的测量任务。他们通宵鏖战,用最经济的方式测出了最优化的路线,比预计方案共计节省了铁塔10基、钢材60吨、水泥吨、砂石吨。测量队负责人沈希元同志带领队员们穿着雨衣、套鞋,背着仪器、木桩,扛着粮食、炊具,整日的穿行在冰天雪地里。雪后初晴,地面反射的阳光刺得眼睛酸痛流泪,他们擦一擦继续观测仪器;冰雪消融,乡间小道的路泥泞不堪,抬脚仿佛重如千斤,他们甩一甩泥巴继续负重前行。白天测量,晚上绘图,如此日夜交替,日复一日,正所谓“冰雪脚下踩,重担肩上扛,千难万险何所惧,不到泰州心不甘!”全线的线路复测工作于同年夏季开展,数月前打下的测量桩却淹没于花生田的叶蔓间,无法寻找。沈希元同志在情急之下带领三十多名同志一字排开,在花生田里打滚,惊呼声伴随着欢笑声,硬是用最笨拙的方法找到了测量桩。测量队从开始的日测一二公里,加速到最后日测八公里,刷新了江苏省供电系统测量史上的记录。

“逆水行舟运输队”

年,交通工具少,道路条件差,一言蔽之就是车运船载,肩拉人扛。水泥杆、金具、线盘、底拉盘......这些东西或许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值一提,但当时的南通供电局也就五、六辆卡车的配置。为了保障工地的运输条件,外单位的卡车、小汽车甚至农村公社的拖拉机都被借来临时调配。很多汽车驾驶员为了抢运施工物资,有时一天行车多公里,连续行驶二十多小时,不眠不休,加班加点。遇到拖拉机也无法前进的乡间小路,运输队员们就采用农村石磥压场的办法,滚线盘下车,前有拖拉机牵引,后有人推棒撬。党员高建华回忆说,公斤的底拉盘4个人抬,每前进50米再换人,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第二天爬起来贴个狗皮膏药就继续干了。坎坷的河堤坝上,泥泞的灌溉渠里,坑洼的乡间小路上,留下的何止是深深的车辙印,更有运输队员一步步坚实的脚印。7月炎炎夏日,党员陆兆祥带领的6人小分队奔忙于运输途中,在石庄水泥厂到吴窑公社之间的一段水路运输中,重载的船只常常搁浅在淤泥上。几人二话不说跳下河去推船,二三里的水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25基杆、节水泥杆、8天、48次推船,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南通供电老前辈们艰苦卓绝的辛劳付出和愚公移山的执着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宁愿吃遍千重苦,誓为工程当先行”的建设誓言。

“恪尽职守基础队”

基础施工队负责全线76个8至12米深的铁塔灌注桩施工和个重力式基础近立方米混凝土的浇注。陈志彬同志负责尺寸放样和预埋螺丝,这活最脏最累,他却毫无怨言,从一而终。他一节节拆卸浇注导管,手上沾满了水泥浆,浇到最后预埋螺丝时,浸在水泥浆中的手都被腐蚀得脱了皮。浇注完毕后,他还会严谨的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反复校准螺丝的位置。因他整日浑身的水泥浆,同志们戏称他为“水泥人”。7月8日夜里11时,6号塔第三个桩位正在钻孔,一个工人不慎将铁锹挥到了4米深的钻孔内,技术员刘加彬闻讯赶到现场,没有丝毫犹豫,腰系一根麻绳,顺着直插井底的竹蒿,一个猛子扎进了浑浊的泥水中,捞起了那把随时会造成孔壁塌方的铁锹。基础施工队的同志们在一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好一个“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胜,不达目的不回营”。

“坚韧不拔立塔队”

时任立塔队队长的陈金武同志说,千伏泰刘线路工程他永生难忘。他们吃的是馒头和开水,睡的是露天地铺,干的是从未干过的千伏立塔工作。引用当时工地《战报》上的一首让他引以为傲的《立塔歌》来形容,便是“铁塔高耸入云端,战士塔顶笑呵呵,撕块白云擦把汗,何惧骄阳红似火”。立塔,千伏的线路大铁塔,用的是内悬浮抱杆的新工艺,经过立塔队员的钻研和实践,在短时间内,他们就掌握并改进了这一方法。立第一基塔,他们用了3天,第二基塔只用了1天,刷新了电力线路立杆速度的记录,创造了电力战线立杆的奇迹。

立塔队在铁塔上作业

“呕心沥血放线队”

放线队施工的时候,距离工期结束时间已经不远了。既要圆满完成放线任务,又要保证在工期内不超时,而他们扛住了这个考验。千伏线路一个耐张段有好多档线,每档约米左右,然而由于当时的装备简陋,展放的钢丝绳容易断,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放线施工队及时反思、集思广益,提出钢丝绳与导线之间采用网状软接头,即是当今的放线网套的原始模型,通过技术革新使得放线速度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为了圆满完成最后一棒接力,放线队常常带夜加紧施工,然而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夜间如何观察紧线时导线的弧垂呢?施工队员徐海林和赵德辉同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三只手电筒分别挂在弧垂点与线的两端,以手电筒上蒙着的红绿布条当信号。紧线的时候,同志们四人一组推着绞盘,几百圈下来,个个头晕眼花,唯有响彻田野的号子声和高高在上的电筒光在支撑着他们。北新、张甸、塘湾一带,是交通极其困难的“封锁线”,多斤的施工器具和放线铁架在肩上扛着,放线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好多人几天几夜没刷牙洗脸,饿了就啃口袋里的干粮,困了就躺在稻草堆上眯一觉。守得云开见月明,放线队栉风沐雨般的奋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千万障碍真如虎,英雄迈越笑颜开,大喝一声山河动,银龙一条泰州来!”

放线队在门型杆上作业

年12月27日,南通供电局隆重召开庆功大会,庆祝千伏泰刘线路工程顺利竣工。大会表彰了在工程会战中涌现出的10个先进集体,40名记大功、名记功、名嘉奖人员。

泰刘线把南通从一个独立的孤岛式电网,变成了完整的与华东互联互通的电网,为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南通电力暑期了新的里程碑。这是一场值得被写进历史的大会战!谈及过去,老前辈们的眼中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激动与自豪,我仿佛看见了那一路的披荆斩棘,一路的跋山涉水,一路的团结协作,一路的干劲冲天......此时此刻,我方才理解了,万家灯火的辉煌,那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为之前仆后继的信仰!

供稿:朱芸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