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新高三“零诊”)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西方审美范式在全球范围依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在此现实状况下,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国内教育界、艺术界、美学界深醒。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传统中国画强调“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将习画的过程融入对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中,人们学习艺术,先要观赏、游历自然景物,学习古人的经史子集,对古人的智慧虚心涵泳,体会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境界,体悟“万物皆备于我”的内涵,然后再描绘自然,抒发性情。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

传统中国画家深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无不是托物言志的一种表露,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述的内容和情趣则是一致的,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他们笔下逐步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

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功夫在诗外”,追求“余韵”,是一致的,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中国历代许多绘画大家自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有成就,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

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中华美育的未来也必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中,是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淬炼的产物。

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工作者的艺品和人品是两分的,创作出所谓好的文艺作品,未必人品也是好的,这与传统中国画倡导“欲学作画先学做人”的理念判然两途。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命题前,我们应该给予传统中国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在新时代中华美育体系发展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集中典型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将习画与对人的修身、立德、养慧两个过程融为一体。

B.由于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在绘画创作时也以笔寄情,托物言志。

C.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三者所表述的内容和情趣是相同的,不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

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但必须长期研习与厚积传统文化以形成深厚的文化根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现实状况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传统中国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中国画为何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C.文章以徐渭、朱聋、吴昌硕等人为例,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

D.文章结尾批评当下有些人的错误观点,强调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传统中国画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

B.传统中国画家往往借美好的自然对象来比喻君子之德,其绘画的过程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C.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努力培育传统中国画家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D.传统中国画提倡“欲学作画先学做人”,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建议》提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摘自龙瀛《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材料二:

环顾全球,城市自创建之日起,就必须面对各种威胁、应对多重危机。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很多之前被视为灭顶之灾的危机,已经不再令人感到恐惧,然而,现代城市开始需要应对全新的冲击。这些冲击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潜在影响更大更广,并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间自然条件差异化程度极高的国家,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影响。这些灾害的不确定性与破坏性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扰动方面,尽管灾害损失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总体在下降,客观上反映了我国抗灾防灾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开发和土地利用强度今非昔比,经济损失的 值仍然相当高。人为扰动方面,疾病传播、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城市需要容纳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这些负面影响将会被逐渐放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度推进,城市安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中国城市在处理这些“不确定程度高”、“可预知性较低”的变化和扰动时,仍显得十分被动,因此,研究中国城市在“不确定扰动”作用下的应对手段,增强城市韧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摘自徐江、邵亦文《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

材料三:

韧性城市的最重要特征是对城市灾害具有自我承受和消化能力,城乡规划对韧性城市的重要响应策略就是通过降灾、减灾和防灾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首先,在新城和重要城市功能的选址或建设用地选择方面,城乡规划应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评估回避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从源头上降低城市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应构建弹性城市结构,通过自然地貌和绿化隔离带形成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隔离带,避免城市灾害发生后蔓延到其他城市组团。 ,应规划建设类型多样、分布合理的减灾防灾设施,防止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证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自汤放华、汤慧、古杰《韧性城市的概念框架及城乡规划的响应》)

4.下列举措不符合“韧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A.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某城市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同时,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平疫转换预案。

B.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一些广场、体育馆、会展场所,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这些场所可以马上转换为避难所。

C.某老旧小区改造,房屋外墙、楼道都进行了粉刷,扩大了儿童活动区的范围,小区内的健身设施也焕然一新。

D.构建全社会参与的风险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和防灾减灾意识,健全贯穿灾害全过程的风险沟通程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韧性这一新兴的理论概念,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抗灾防灾水平的不断提高,灾害损失占比持续下降,说明中国城市自然扰动和人为扰动两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遏制。

C.对城市灾害具有自我承受和消化能力是韧性城市的重要特征,城乡规划应通过降灾、减灾和防灾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

D.如果能够认识到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在城市选址或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这一因素,就会有效降低灾害发生对城市的破坏性。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解密

麦家

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五位军事要员。据密报,五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须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

张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①李宁玉,“难道是我误入歧途?”肥原有点坐立不安起来。

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

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

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

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

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

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

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

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躺靠在床边,继续画。

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

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

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

“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

……

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

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

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

李宁玉撞墙没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

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

尊敬的张司令:

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

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

良明吾夫: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

小宁

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

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

其实是结束了。

(有删改)

①译电员:战场上熟知摩斯密码等密码通信手段的关键战斗人员。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处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清淡明净,与后文几处提到李宁玉画的小草形成照应。

B.肥原在找“老鬼”的过程中一再自我怀疑,在王田香的建议下才对李宁玉用刑,说明他没有主见。

C.小说详细交代了李宁玉的遗言、遗物及其素描画的内容,给紧张的敌我斗争的故事带来一丝温情。

D.本文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致胜的特点,在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物神秘,情节悬疑。

8.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结尾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9.请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李宁玉是不是“老鬼”,并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 ,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明清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范进中举》中范进因参加乡试考中,被称为“举人”。

B.台官,是汉时对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以及唐宋时对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文中指天文台的官员。

C.朔,农历每月 一天,每月初一称为“晦”,《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即为此意。

D.识,在文中是“记忆,记得”的意思。与《琵琶行》中“相逢何必曾相识”中“识”的含义不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擅长学习,知识广博。他曾经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后来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B.徐光启熟悉军事,力主练兵。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后来,又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

C.徐光启仕途坎河,抱负难伸。他为官起起落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不被重用。

D.徐光启才华出众,志向高远。他不仅熟悉农业,精通天文、测算等科学技术,而且还有经世济国的才能,并且立志用于当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剑南西川①门感怀

陆游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②。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

①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②吴京:吴国京城,借代偏安的南宋朝廷。③投老:垂老,临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呼应标题,既交代登楼远眺的中心事件,又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同时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展现了傍晚时分云气苍茫的景象,以及春天江河水涨的画面,与诗人特定的人生境遇相关。

C.颈联叙述了诗人身处恶劣环境和自己体弱多病的情况,感慨自己只能在柴门中勉强维持生活。

D.全诗即景抒怀,视听结合,以景作结,生动表现了诗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博大胸襟。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中常用“时”“空”来对举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是借此来表达内心的悲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的强盛和孙权的英雄业绩,都历经无数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相继亮相,引来人们驻足合影。吉祥物以①的大熊猫与火红的灯笼为原型,满满的中国元素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可爱的招手姿态意味着欢迎海内外嘉宾共襄冰雪盛会。

体育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除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北京冬奥会也是向中国人传递奥运精神、普及冰雪文化的契机。时下,放眼全国各地,冬奥主题冰雕、旱地冰雪项目、歌曲电影等文艺作品,让冰雪氛围愈发浓厚,让冰雪文化②,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到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冰雪运动成为更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为冰雪文化打上中国烙印,还需瞄准群众基础,展现传统特色,做到③。各地不妨通过开发特色冰雪文旅产品、推广“冰蹴球”“冰龙舟”,减少冰雪运动的参与门槛,激发冬奥会的“长尾效应”,让冰雪运动拥有更多中国受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绽放冰雪文化之花,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冬奥会将在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写下④的一笔。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有一种传承叫奉献:从“鸟巢一代”到“冰新一代”,志愿者们完成了一场青春接力。

C. 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D.建设者们冒着 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啃下了工程实施中一个个“硬骨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指甲是人身体健康的“睛雨表”,指甲的生长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身体的健康状况。①,这可能是真菌感染、营养不良导致的,除了指甲表面不平整之外,②。研究表明,如果指甲出现横向棱线,说明身体压力较大,应尽可能地调整心态,保证身心健康。如果指甲出现竖向棱线,则说明指甲开始老化,指甲老化多因③,因此不必太过惊慌,只需要保证正常饮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下列诗句的修辞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家夏衍先生在《种子的力量》中说,当种子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鲁迅先生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

2.C“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错误,应是旨在论证中国画家“是养成的”,需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

3.B

A.“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错误,原文是说“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并无先后之分。C.“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

D.“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错误,说法过于 。原文“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强调的是作画与做人的密切关系。

故选B。

4.C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可知老旧小区改造并不属于抵御灾害一类,不符合“韧性城市”概念。

5.B“说明中国城市自然扰动和人为扰动两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遏制”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自然扰动方面,尽管……但由于经济开发和土地利用强度今非昔比,经济损失的 值仍然相当高。人为扰动方面,疾病传播、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可知问题仍然很多,并不能说明中国城市自然扰动和人为扰动两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遏制。

6.(1)材料一从政策角度,解释韧性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

(2)材料二从城市发展和中国国情角度分析增强城市韧性的必要性。

(3)材料三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提出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的具体措施。

7.B“说明他没有主见”错误,“画很简单……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肥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听从王田香的建议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怀疑。

8.“一切都还没开始”:指日伪企图查出“老鬼”,抓捕共产党,捣毁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都没有成功。

“其实是结束了”:指共产党地下组织得到情报,安全转移;敌我暗中的较量,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9.是“老鬼”。

理由:

①她的身份是译电员,懂得摩斯密码;

②她用画传递密码,肥原也是有所怀疑的;

③面对酷刑时的倔强不屈,有革命者的勇毅;

④她的遗言、素描画及其中的留言有传递消息的意思。

10.A

11.C“朔,农历每月 一天,每月初一称为‘晦’”错,“晦”是阴历每月 一天;“朔”是阴历每月 天。

12.C“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弹劾”错,根据原文“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崔景荣和徐光启只是“议不合”,崔景荣并未弹劾他,而是御史丘兆麟弹劾他的。

13.(1)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壮志,将他越级提拔为少詹事,兼任河南道御史。

(2)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明朝万历二十五年考中乡试 名,七年后又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了各门学问的方法。继而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壮志,将他越级提拔为少詹事,兼任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正值辽东战事紧急,皇上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有获得批准。随后便因病回家。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是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也弹劾他,他又以生病为由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被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又被罢官而闲居。

崇祯元年,徐光启被召还,再次提出练兵建议。不久,被任命为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帝担忧国家财政困难,下令朝廷大臣提出屯田和盐政的好措施。徐光启说,屯田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的关键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不够灵验,想要降罪于台官。徐光启说:“台官监预测天象依照的是郭守敬的历法,元代时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不能责怪台官预测失败。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当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负责监督此事。

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进献了《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发生日食,徐光启又献上测候四说,其中辨别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崇祯五年五月,徐光启在担任礼部尚书的同时,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和郑以伟被同时任命。随即又加任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经世济国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他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建议或陈述主张。第二年十月去世。被赐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14.D“视听结合,以景作结”说法错误,诗中“暮云合”“春水生”是视觉形象,但并没有描写听觉,所以“视听结合”说法不当,“投老深思看太平”意思是我年岁已高,却深切渴望太平,是直抒胸臆的手法,并不是“以景作结”。

15.①“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书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

②颈联叙述诗人客居他乡,条件非常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感伤和无奈。

③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意思对即可)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B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称谓。A.“大师”“发杨国光”表示讽刺。B.“鸟巢一代”“冰新一代”表示特殊称谓。C.“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表示着重强调。D.“硬骨头”表示特殊含义。

18.①憨态可掬②深入人心③因地制宜④浓墨重彩

19.各地不妨通过开发特色冰雪文旅产品、推广“冰蹴球”“冰龙舟”等传统冰雪项目,降低冰雪运动的参与门槛。

20.①指甲表面凹凸不平②有的指甲还会出现横竖棱线③节食、营养不良

21.A文本中划线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把洞庭湖湖面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反问的修辞手法。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青鸟以人的情态。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樯橹灰飞烟灭来借代周瑜与曹操之战中曹操的落败,更是夸张的用灰飞烟灭来形容曹操一方的惨败状况。

22.例文:

培植好人生的花木

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身处这一关键时期的青年们,当培植好人生的花木,撑起中国龙的骨骼,筑起共和国的大厦。

培植好人生的花木,要扎根新时代的土壤。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只有向下扎根,不负时代要求,才能使花木繁盛。风雨如晦,山河破碎时,青年振臂高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强敌压境,遭遇威胁时,青年抬头高唱“雄赳赳,气昂昂, ”;举国之力全面建设时,青年挺身高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青年勇担使命。而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的我们,应不负时代嘱托,让青春之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怒放。

培植好人生的花木,要播撒下理想的种子。

“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如是说,斯言切切。一粒“占城稻”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刺激了明清的人口繁盛;一粒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在周恩来的心中生长,铸就了他“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坚毅;一颗“不甘人后”的种子在苍茫大漠中生长,终有平地起惊雷——“两弹一星”横空出世。青年应当立鸿鹄之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定会见它野蛮生长。

培植好人生的花木,要用奋斗悉心浇灌。

落在瓦砾中的种子尚可显出青葱绿意,青年在面对阻碍艰难时,又怎么能够轻言放弃不再奋斗?不惧险阻,才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享誉文坛,才有了焦裕禄率兰考人民治沙后获赞“绿我涓滴,会它千澄碧”,才有了江梦南从无声中突围,邢益凡在残缺中前行的生命壮歌。冰心曾言,墙角的花,若没有奋斗的汗水的浸透,又怎么迎来盛开时的芬芳?所以,没有比脚下更长的路,没有比梦想更高的山,奋斗之姿定会让青年大有所为。

理既如此,反观现实。尽管无数青年已将饱满的热情投入花木的培植,但“精致利己主义”与“躺平佛系”的害虫仍时时侵袭着,毒害着,毁灭着一株又一株的花木。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辈青年应有高度自觉,从这些错误思潮中抽身,劈波斩浪,踏歌前行。

扎根新时代土壤,播撒下理想的种子,用奋斗的汗水悉心浇灌。如此,方可培植好人生的花木;唯此,才能让人人都成为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如此,中国龙才能腾飞,共和国的大厦才能屹立不倒!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写作此题,首先要明白“种子”具有比喻义,实指像种子一样的人,可见种子具有深层、特殊的含义。所以写作中的种子,应该指的是具有传承功能和顽强生存能力的人或事物。

材料 段是指种子落在瓦砾中,不会悲观和叹气,也即种子突破不利环境的坚强奋斗精神;第二则材料是说种子的生长要有好土。很显然,两则材料,谈的就是种子生长需要的环境和条件。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我们不难认识到,两则材料是在说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也就是不管是种子在瓦砾中,还是在好土中,这颗种子都应该是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甚至能造福万千苍生的种子。

写作时,应围绕环境、奋斗、奉献等关键词,结合社会人生进行构思写作。可考虑根据种子生长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如首先讲“种子”的立足问题。人生历程中,应该努力寻找“好土”,珍惜“好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播种、成长。接着可以就种子的志向,即成长为怎样的种子这一思路进行延伸。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自己都应该是一粒造福人类的种子。此外,绝不能因为没有好土,或者落在瓦砾之中,就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不去作为,无所事事。这讨论的是种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总结上述二者,进行升华总结,如对于济济人才,对于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去创造适合人才发展,适合青年成长的“好土”。

立意:

1.生逢风华时代,绽放人生光彩。

2.让我们在时代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3.风雨磨难自坚强,良好环境铸辉煌。

4.生逢其时,更应成就辉煌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