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画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

《冷文化研究丛书》序卢平

这是一套关于“冷文化”研究的丛书。“冷文化”是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华文化的新概念,也可以视作为一个新的文化范畴。鉴于“冷文化”是一个新概念,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冷文化”产生的原因、现象和特征作一详尽阐述。

冰雪画派作品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9月

关于文化和地域的关系,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丹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提出过“种族、时代、环境”的三要素理论。他所提出的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他侧重研究地理环境、气候和地域及所居住的不同环境能够影响和决定民族文化间的深刻差异性和种族之间不同的性格;而于志学先生则是把地球上的文化类型分成冷和暖两个大的文化范畴。

冰雪恋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冰雪山水画论第2集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这样的划分不无道理。由于一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必然构成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故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特征与其他地区的不近相同。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随之的建筑居住条件、服装、取暖、食物等自然要素也不会相同,这就必然会产生与这一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那样:“人的需要的增减取决于人所处的气候的严寒或温暖,所以不同国家的居民必须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比重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的程度只有根据冷热的程度才能断定。因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维持一定数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最小,因为在寒冷的地方,人们不仅需要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须耕作得更好。”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经纬度跨越极大,包揽热带、亚热带、暖带、温带、寒温带和高寒地区,因此虽是同一季节,南北气候相差极大,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江南早已莺歌燕舞。辽阔的疆域和南北地理环境的巨大反差及历史演变等社会因素,千百年来客观形成了华夏文明由于冷热不同的自然地域所产生的不同文化差异类型—“冷文化”和“热文化”这两种大的文化范畴,即温暖的南方的“热文化”(也可以看作是‘熟文化’)和寒冷的北方的“冷文化”。“冷文化”以粗犷、洪荒、凝重、外在和大气豪放为其特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雷霆万钧的威猛和风卷残云的力量;而江南的热文化以轻柔、细腻、飘逸、高雅、内向和精美娟秀为其特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含蓄隽永的内涵和美不胜收的韵致。提起“冷文化”,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荒原,进而生发出一种深沉、崇高与悲壮;而谈起“热文化”,则会浮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春风吹绿江南岸,鸟语花香的景象,涌出一丝清奇、温润、婉约的舒适之感。江南就是杏花、春雨、柔和如抽丝,北方就是古道、西风、大漠、冰雪、严寒如剑鞘。冷热环境的地域差异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人的体格的塑造和性格的形成:寒冷地区的人较高大,剽悍,豪气,粗犷,豁达;温暖地方的人大多较文静,儒雅,严谨,内向,多思,聪慧。至于方言更是南辕北辙,北方的方言响亮、率直、朗朗上口,通用易懂;而南方方言曲折迂回、高低起伏、吴侬软语、变化幅度大。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冷文化”大气如同大家闺秀;“热文化”细腻犹如小家碧玉。形成这种热柔冷刚差别的最大因素,就是地理、气候和历史的原因塑造了冷热地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文化取向。

冰雪山水画论第2集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冰雪缘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冷热地域蕴涵出不同文化特性是毋庸置疑的。正是有了“冷文化”与“热文化”在时空上互相碰撞的交织融合,才有了华夏文化的两大根基和地域特征,而对于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冷文化”和“热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文学、艺术、建筑、军事、饮食、习俗礼仪、方言、器具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犹如中华文化人类发展中的基因一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经久不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底蕴,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传统文化。

冰雪缘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冷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史前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即是佐证),和北方文明的一块基石,是由关东文化、齐鲁文化、草原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西域文化交融而成,是北方文化的精髓。它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吸收了华夏“热文化”因素,形成了自身特色,具有质朴、雄健、凝重、荒凉之美;它以南极、北极和中极的冰雪冷文化为其最典型代表,足够唤起人们的神圣感和崇高感。此外,“冷文化”覆盖地域辽阔,文化内涵丰富,仅在中国就遍布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我们甚至可以广义地说,在地球的两极还有中极的广袤地区,包括非洲赤道上的乞力马扎罗雪山都有“冷文化”的存在。

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9月

“冷文化”学说的提出,是丹纳的艺术决定于社会、气候和地理的主张在文化领域的具体拓展和体现,佐证了地缘学说中的地理因果论,不仅是中华文化,而且可以囊括世界上很多的文化现象,平衡一些地区的文化差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独到的文化形式和一种哲学精神,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的财富。“冷文化”学说的提出,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冷文化”属于全人类。

雪狼之舞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于志学艺术世界刍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9月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人意识不到文化对这个世界的重要和意义。人的智慧来源于文化,人的能力决定于文化。因为振兴民族文化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而没有繁荣的民族文化就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日益趋同,保持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成为各国和各民族的共识。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地球的两极都是冰雪世界,研究“冷文化”以及冷、热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也是一个大课题,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冷热艺术差异、冷热建筑差异、冷热服饰差异、冷热风俗差异、冷热旅游差异、冷热饮食差异、冷热文学差异、冷热性格差异、冷热方言差异、冷热商业差异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现象的不同。

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9月

月神的冰雪之乡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年4月

冰雪文化是“冷文化”的底色,正因为于志学先生几十年研究冰雪画,最后他开启了研究“冷文化”的先河,他的《冰雪画派宣言》就是对“冷文化”最好诠释的一篇檄文。作为一个东北人,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为“冷文化”传播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也一直对“冷文化”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在从事冰雪画艺术研究会工作的同时,继《冰雪画教学》《冰雪画教学Ⅱ》《五十年后再聚首》《冰雪画派》《兴安之冠.汗马.中国冰雪画诞生地》《荒原劲草》之后,这是我主编的第一套冷文化研究从书。丛书中的五本分册(包括上下卷共7本)的内容都是由冰雪山水画艺术这一主题生发和衍射出来的。希望读者通过本丛书的不同角度和视野,了解冷文化特征、冷文化内涵和冷文化与人类的关系及冷文化艺术代表—冰雪画的艺术理想与境界。(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