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王兆英——半个世纪的母子情缘(中篇)
张立勇著
目录(中篇)
五、母性光晖
六、鼓励考学
七、操碎了心
八、抗争病魔
九、诚结善缘
十、入土为安
五、母性光晖
我大约是从四岁时开始记事的。母亲对我的性格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是她人性的光辉从小就照耀着我。她性格中的正直、宽容、仁义、坚韧、勤俭、向善的品质如涓涓细流一直影响滋润着我,是她以身教和言传教给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成为我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母亲一辈子过日子省吃俭用,在自己家里吃饭穿衣方面一直都是精打细算。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看她时拿来的牛奶,她总是舍不得喝。直到我回家看到还差一、两个月就到保质期了,催促着她才喝。我们回家时,带回去的花生油和给父亲买的酒,他们也总是省着用。就在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街坊邻居们在收拾屋子时,还在床底下找出了三桶花生油、三箱酒。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买给父母的,他们都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
但是,在家中来了客人招待时,在街坊亲戚随人情方面,在供我上学方面,她却从不心疼花钱,很是大方。在我小时候,我记得家中时常有街坊邻居在我家喝酒。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便把平常舍不得吃的腌肉和鸡蛋拿出来做菜让客人吃,而且尽量多炒几个菜。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吃个馒头就算是改善生活了。那时,还经常有来家里讨饭的,只要我们吃什么干粮,母亲就会让我给讨饭的什么干粮,从不会让讨饭的空手而去。母亲总是同情地说,他们也没有办法,要不然谁会出来讨饭。
小时候,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母亲省吃俭用,省下钱来给我买肉吃,而父母和姐姐却舍不得吃。那时候,只有过年了除夕中午时,一家人才饱餐一顿肉。小时候我最爱吃的就是面条和油条,当母亲给我改善生活时,就给我做一碗面条,碗里放上从坡上刚摘来的鲜豆角。等我长大一点了,母亲便让父亲带着我去赶山东面的集市,到了集上父亲先买上半斤油条犒劳我。我在长清三中上学时,父母平时在家中吃玉米、高粱、地瓜面等杂粮,而给我做馒头、油卷子,偶尔也带玉米煎饼让我带到学校吃,而那时学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吃玉米煎饼的。我在学校也像母亲一样舍不得花钱,把母亲给的零用钱只买点咸菜,初一、初二两年从来没在食堂买过菜。周三回家拿干粮时,母亲知道我在学校吃不好,便做上可口的饭菜给我增加营养。到了周末回家时,除了炒菜之外,母亲还和姐姐包水饺给我改善生活,一家人像过年一样忙活。还有一个我难忘的细节是,每次回到家,母亲便翻开衣服给我找虱子。值得一提的是,我年刚得知考上长清三中,母亲和父亲就决定给我买了一辆金狮牌的新小轮自行车,专门让我上学时骑。要知道那可是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啊,只有在结婚时才舍得花钱买的!这辆自行车应当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物品了,而那时还有同学是跑着去上学的。
直到母亲去世时,我这四十多年里,细细想来,竟然想不起来母亲何时打过我。小时候,我做错了事情,母亲也只是骂我几句,但道理是要讲清楚的。而父亲着急了是会打我的。孩童时,夏天我光着屁股在外面疯跑一天,回家后,母亲笑着骂我两句,给我洗净满身的泥土。记得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课间与同学们玩打石瓦的游戏,我不慎将一同学的头打破了,母亲知道后严肃地责怪我,赶紧煮了四个鸡蛋送到同学家,并向他大人赔礼道歉。
这么多年来,是母亲以她柔弱之躯为我们做子女的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母亲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赞曰: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甘甜的乳汁,
呀呀学语时滋养儿幼小的身躯,
醇香无比。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参天的大树,
小时候为儿遮风挡雨,
而不知她背后饱受了多少委屈。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春风细雨,
上学时润物无声般地,
教给儿做人的道理。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海上的灯塔,
长大后为儿照亮前行的道路,
带给儿希望和生机。
母爱是什么?
母爱那杯热气腾腾的奶茶,
当儿疲倦时,
给儿驱寒充饥。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夜空中璀璨的星光,
默默地守护着儿,
安全顺利。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无言的大地,
载容着厚望和不足,
无条件地给儿全力的奉献和支持。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心灵的港湾,
母亲用布满老茧、饱经阅历的双手,
抚平儿心头的创伤。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那优美的韶乐,
在单调枯燥的日子里,
带给儿幸福的感受、快乐的回忆。
六、鼓励考学
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念书,遵纪守法,不做坏事。我从小有些怕严厉的父亲,而母亲宽厚仁慈,经常给我们讲道理。但也并不纵容和溺爱,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母亲常对我说,“人争一口气,佛燃一炷香”,“人穷志不能短”。这集中体现在,在我上学时,她教育我好好学习;尤其是在我考学遇到挫折时,她一直鼓励我不要泄气,要努力跳出农门。因为,她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中专或大学后都在城里分配了工作。那时,在我们老家农村,能考上学吃上国库粮就算是有出息了。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老家是山区,除了少数水浇地外,大多数都是山上的梯田薄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不论浇水施肥,收获庄稼,还是摘杏、下梨、打核桃等,都需要肩扛、人挑、车推,种地非常辛苦。这也是母亲下决心要供我读书考学、走出大山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始我也算争气,从上小学开始,成绩便在班里名列前茅。每当我在学校拿回奖状时,母亲脸上便绽放出欣喜的笑容,而我小学时的奖状也挂满了堂屋的西墙。在从邵庄小学四年级考诗庄联中五年级时,考了全诗庄学区第二名。年我12周岁小学毕业时,又考到了位于张夏镇驻地的县属长清第三中学上初中,当时全诗庄学区只考上了我们两个人。在初中毕业时,以新生身份在预选考试中获取考中专或长清一中资格。当时,新生能在预选中入围的占少数,大多数是复读生。因为,考取了中专学校,就能够毕业分配工作,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然而在报志愿时,我没有听从父母和村里老人们的意见,要立志报考长清一中再考大学,而没有报中专(长清一中和中专不能兼报)。自上学以来一路顺风的我,平生受到了第一次打击,中考成绩考了分,而当年长清一中分数线是分,中专分数线是分。这意味着我差7分没有被长清一中录取,超出中专分数线3分而我没有报中专志愿也上不了。
灰心和丧气情绪笼罩着我。母亲劝我说,那就在长清三中上高中吧,只要好好学,在哪里上都差不了。我上是上了,但却一直打不起精神来,心不在焉地上完了三年高中。高中入学成绩我是数一数二的,而结果可想而知,三年后高考时我名落孙山。而我的同班同学中却杀出了几批黑马。现在想来,我愧对父母一片心血,辜负了父母的厚望。
在得知真相后,母亲甚至没有批评责备我,这让我心里更加难受。而是对我说,那就复读吧,别人好多都是复读几年才考上大学吗。于是,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生涯。第一年在长清三中复读,第二年又到长清十四中复习班复读。在长清十四中复读一年后,我竟然差3分没有预选上。这时,我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我不愿又不敢回家,而且没有敢把这消息告诉父母。这时,我初中同学报中专的都已经上班挣工资了,而我却在实现自己志向的道路上再一次受到致命性的打击。有时,我漫无目的的在长清街道上“流浪”……幸好,有几个要好的同学抽空就陪我聊天,开导我,劝慰我。这时,父母在老家也听到了我的传言,说我失踪了。母亲让父亲到学校来看看我到底是什么情况,父亲来了,看到上课铃响了之后其他同学到教室上课去了,我只能在宿舍里待着。又幸好,十几天后,预选分数线降了,我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又回到了教室上课学习。然而,当年,我又以1分之差落榜了。
这时,我坚持要求去打工挣钱,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了,母亲却极力反对。母亲再一次鼓励我说:“继续复读吧,人家说水多就能泡倒墙。”而我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去,出人投地,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这样,我与班里其他落榜的同学又在长清十四中二班复读了一年,屡战屡败又屡战,终于天遂人愿、有志者事竟成,在年考取了山东财政学院。是母亲在我失落时、失意时、泄气时一次次地鼓励我,传递给我积极的能量,激发起我的斗志,使我考学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现在想来,当初我没有直接报中专,她肯定在心里面抱怨过我,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而老实耿直的父亲是曾经说过我的。叹曰:
卜算子求学
漫漫求学路,
茫然遥无期。
已是寒窗十三载,
仍落孙山时。
未怨慰且励,
跬步小流积。
一朝金榜题名时,
娘在暗中泣。
若是泣,她肯定是喜极而泣。最终,母亲没有失望,我考上了大学,也安排了工作,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上班后,我积极上进,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把工作做到圆满,以不负父母的期望,尽力为父母争光。同时,我也时刻不忘学习,于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首先想到的是提醒我若今后干律师要注意什么什么,言语中满含着谆谆告诫之情。
七、操碎了心
母亲之于我、之于我姐,不仅把我们养育大,教育我们成人,而且就是我们成年后也为我们操碎了心。我这里父母十多年里一直坚持鼓励我考上大学,分配了工作。等到工作了,又牵挂着找对象成家;等到成家了,又牵挂着买房子;等买了房子,又牵挂着孙女的健康成长;现在孙女长大了,她老人家该享清福了,她却走了。
姐姐那里也是这样,年轻时牵挂着找对象,等结婚了牵挂着两个人的家庭和睦;结婚几年后牵挂着什么时候抱上外孙,有了外孙女后,又操劳着盖公路边的新楼房;等外孙女大了还牵挂着给外孙女找对象。而两个外孙女也是她从小拉扯大的,直到后来又有了重外孙、重外孙女,算是四世同堂了。尤其是自姐夫去世之后,母亲更加牵挂姐姐了。现在母亲走了,姐姐又成了我的牵挂。
后来的事实也正如母亲生前所说的:“家里的事,她一处想不到,一处不行。”叹曰:
诉衷情念母恩
一朝抛子母西去,
绝容音。
辗难眠,
凝眉,
月西沉。
争忍不思寻?
操碎心。
换子心,
为母心,
方知母恩深。
是的,儿女是母亲一生中时时刻刻的牵挂,而我们做儿女的呢?牵挂父母只是一时。近日,我常细细研读《孝经》、《弟子规》,深深领悟其中的道理,对于父母,居则敬,养则乐,病则忧,丧则哀,祭则严,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深刻查找自己的不到之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深恩,是我们做儿女的今生今世报答不完的。
让我稍感欣慰的是,母亲在年下半年生病期间,先是在邵庄老家打针吃药,我和妻子回家看看后,把母医院住院调理了一个星期。回到老家后,母亲又说心里麻烦得慌,我和姐姐又先医院、医院做检查。经检查并无大碍,医生说,照着原来的药吃就行了。我曾经联系到灵岩寺给母亲祈福增寿,在从泰安回来时顺路去灵岩寺,到了门口而母亲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年8月17日,我和妻女到泰山碧霞祠给母亲祈福,求泰山老奶奶遂愿母亲尽快康复。
而慢慢地,母亲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只是没想到她竟会这么快就离开我们。而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带着父母去旅游、去景点转转看看,没能让父母品尝一下各地的小吃美食。而父母也总是推说,出门头发晕,嫌乱得慌,实际上是怕子女花钱。现在条件好一点了,而父母年纪也大了,走不动,也出不去了。
八、抗争病魔
母亲的坚韧还体现在她一生与病魔的抗争上。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体弱多病而打针、吃药不断。这些病,都是母亲年轻时恰逢天灾人祸,饥一顿、饱一顿,受苦受累、营养缺乏落下的。还有一点,母亲性格要强,不能生气,一生气就犯病。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看她那浮肿的双腿。我们村的赤脚医生经常性地来给她打针,屁股上扎满了针痕。一开始是胃溃疡、胆囊炎,六十多岁开始,她又得了慢性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最后又有些老年痴呆病的表现。家中的药,先是治胃的药利珠得乐、治胆囊的消炎利胆片,后来是心脑康、养心氏、通心络、血脂康胶囊、芪龙胶囊、血栓心脉宁胶囊、阿司匹林,消渴丸、二甲双胍片,艾地苯醌片等常年不断。在邵庄老家时,外甥闺女离得近,又是乡医,经常到老家照顾她,指导她和父亲吃药。而我和妻子每次回家,最先想到的便是给母亲父亲买药,再买吃的喝的。虽然家里不缺药,但是,母亲却也舍不得吃。感觉难受了,就吃上一段时间。等感觉好了,就又停止吃药。直到我给她着急了说:“您这种吃药方式是不行的,是起不到吃药效果的!”见我真急了,她才按时按量吃药。去年,她说心里麻烦,腿和脚又开始浮肿。医生说,是常年吃药身体里面药物残留太多了,不能及时排泄出来,导致她身上难受、心里麻烦。
后来听父亲说,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大约是年,母亲得过一场大病,在那场病中命悬一线。父亲说,母亲吐血了,吐了很多,医生诊断是胃出血。几经周折,是到山东面仲宫镇找的关系拿的药,最终才治好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年的时候,母亲又生了一场大病,差一点让病魔夺去她的生命。那年春天,母亲先是得了感冒,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家里着急给我打电话,我和所长驱车赶到家里。到家后我见母亲状态很不好,赶忙打叫救护车将母医院。看病时所长亲自推着轮椅,让我着实感动。当时医生诊断说是电解质紊乱,现在看来好像是伤寒入里,母亲一直是春天好发病。住院十几天后,母亲似乎是不行了,医生建议说输一瓶人血白蛋白试试吧。当时一瓶人血白蛋白元左右,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没有丝毫犹豫,我说输!手中已经没有钱了,只好向表哥借。或许是诚心感动了上苍,输进那一瓶人血白蛋白后,母亲病情慢慢地好转了。出院后,我又联系到归德镇曾在省中医上班的退休老中医董大夫,让他给开了中药方,回到老家后在姐姐家又吃了近一个月的中药,终于康复了。
而母亲住院的那段时间,我正是在长清租房居住的,妻子还怀着孩子,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产了。到快生产时房东突然说,房客不能在他们房屋里生孩子,我只好临时找房,等孩子满月后才又回到出租房内。至今我非常感激朱叔,是他在那么急的情况下给我们一家提供了临时住房。以至于邵庄我要好的弟弟元洪给我打“哥哥,你要挺住啊!”
出院时,母亲竟然掉了一层皮。那一年,母亲62周岁。当时,母亲曾对我说,你姥娘走时是60多岁,我的寿限也就是60多岁。我对母亲说:“妈,不要相信这个,现在条件好了,你肯定没事的。”那些时日,我常常夜不能寐,尝乞求上苍愿以我之性命换母长寿。苍天保佑,在大夫们的努力治疗下,在我和姐姐的精心照料下,最终母亲恢复了健康。
叹曰:
五律抗争病魔
父去母改嫁,少时坎坷命。
天灾逢人祸,饥寒生疾病。
身尝百药苦,梅凌冰雪生。
坚韧抗病魔,几度柳暗明。
经过此劫后,我更加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百善孝为先。”《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之予我们恩重如山,作为子女我们怎能不深深铭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是我能做到的也就是常回家看看,给父母买点药,买点吃的喝的、日常用品,陪父母拉拉呱,而没有能力让父母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有一点,我是做到了,那就是多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籍,绝不让父母生气。当然,不包括小时候不懂事的顶撞顽皮。
九、诚结善缘
母亲的人缘很好,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处得很和谐。这可能与她的心直口快、善解人意、仁义大度、与人为善有关。母亲也是个很有情调的人,她乐于开玩笑,而且很会模仿别人说话,与街坊邻居拉呱时,常常把他们逗得开怀大笑。我常说:“妈,您是个埋没在农村的相声演员啊!”她心里有话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得说出来,但说出来事就过去了,从不与人记仇。街坊邻居也都看重她这一点,于是邻居家中有什么烦心事了,也总愿意到母亲这里唠叨唠叨,母亲总是劝说他们,给他们开开心阔儿,而后邻居们大多是快慰地离去。母亲虽然不识字,没读过书,不会引经据典,但是说出话来让人听了感觉在理儿。
我们张氏本家中母亲处理得关系和睦融洽、亲如一家自不必多说,她视本家我几个叔叔姑姑为亲弟亲妹,而与街坊邻居都能做到和谐相处。街坊邻居谁家里有红白喜事了,母亲总是尽可能地帮忙。帮着将要结婚的年轻人做几床新被子,帮着给去世的老人做送终的衣服,教着新媳妇们学习做鞋做衣服等等。她还乐于牵线搭桥,促成了好几对婚姻,纯粹是出于热心而不图吃、不图喝。父亲在村里学习了石匠的活,街坊邻居们家里垒墙、盖房子时来找父亲去帮忙,这时母亲总是支持父亲去帮忙,而自己家里的农活她尽可能地多承担着干。农闲的时候就帮着把活干完,实在农忙的时候就少帮两天,从来没有拒绝过。
住村西北头的郑姨,在她十几岁时就与母亲相识并投缘。直到母亲去世,她们亲如姊妹五十多年。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郑姨便时常到母亲这里来送吃的,陪母亲拉拉家常。有时拉起呱来我问郑姨,是什么原因让您们姊妹俩要好这么多年?郑姨对我说:“你妈虽然都说她好说,但是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关键是她心理儿好,没有害人之心啊。我们姊妹们是合得来,待上一段时间就在一块拉拉呱、说说心里话,说多说少都行,对外也跑不了话。”
村里的江大娘,也是与母亲一直关系很好。记得有一段时间,江大娘给母亲送来好多药。也是隔段时间,两个人就要在一起拉上半天呱。去年10月底母亲去我姐姐家时,江大娘掏出兜里所有的钱硬是塞给母亲。还有群哥等众邻居,经常帮着父母干这干那,没事就到父母家里坐坐。时间无情,随着岁月逝去,父母也在慢慢变老,而不少要好的街坊邻居爷爷奶奶、大娘大爷先后去世了,这让母亲非常伤心,与她拉呱的人越来越少了,她可能感到孤独了。
母亲姊妹三人,前面是在焦台村的姐姐即我大姨,后面是在纸坊村的妹妹即我三姨,她与姊妹们、亲戚们处得都很好。大姨身体一直很硬朗,没想到几年前突然得心梗去世了。在母亲去年生病后,三姨经常去看她,陪她说说话。记得三姨曾经给我说:“从小你妈就关心我、惜乎我。”为了能联系方便,我把我们子女的电话添加到亲情网内。我的表姊妹们与母亲的感情都很深。母亲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我和姐姐一样,什么事都牵挂着,该说的就说,也不怕得罪他们。说来也是,母亲越是这样,我的这些表姊妹们都与母亲感情很深、走得很近。逢年过节,他们都来看望母亲。平日里,也会抽空来看看。而父亲过生日,不仅是我和姐姐两家,表兄弟们都来祝寿,连本家二叔和本村登安叔也都来。叹曰:
绝句诚结善缘
胸中无字书,
诚善暖亲邻。
今思淡墨梅,
清气亦同尘。
十、入土为安正在我一幕一幕地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床那边的父亲坐了起来,他要去屋外上厕所。我一看时针,是元月21日凌晨4点多钟。我忙说:“别出去了,爹,外面很冷,出去容易感冒了。”于是,我在屋里找了一个便盆拿给父亲。
堂屋内,邻居们还在小声地说着话,我起来后先到堂屋给他们磕头致谢。
我总觉得要给母亲写一篇祭文,于是便找到纸和一支铅笔,伏在茶几上写起来。一边写着,泪水禁不住地涌出来,掉在茶几上。邻居叔叔见状,赶忙递给我纸巾。我写道:
不孝子张立勇泣血叩首,罪孽深重,祸延慈母王讳兆英,不幸于公元年元月20日18时,突发急病驾鹤西去,享年83岁。吾母出生于公元年8月12日。烦劳众乡亲料理后事,再次泣血叩首。
呜呼,吾母王讳兆英舍儿西去,让儿不胜悲戚。叹吾母一生命运坎坷,多受磨难,疾病缠身。吾母幼时丧父,母亲改嫁,自14岁即独身一人种地谋生,尝尽人间疾苦。至成年嫁与邵庄吾父后,又以妇人之力撑起家面,宽宏大度,委曲求全,孝亲相夫,哺女育子,和睦乡邻,一生勤俭持家,克勤克俭,从不知享受生活。
呜呼,吾母西去,常念起吾母含辛茹苦把儿养大,供儿读书,教儿进取,诲儿励志,帮儿立业,助儿成家。吾母之恩,虽海深无可比,儿生生世世难以报答。及儿长大有些许能力回报吾母之时,吾母又疾病缠身,舍儿西去,怎让儿不心碎肠断,痛不欲生。儿多想,以儿之命换母长寿,儿真想随母西去,伴母于西方,又怎奈上有严父长辈,下有妻儿,社会职责须尽,家庭责任尚在,儿只能苟活于世间,但祝吾母魂升西方极乐世界,永享欢乐,永无痛苦。
呜呼,吾母舍儿西去,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泪湿衣被,吾母之章容宛在,时时萦绕儿之心头,四十多年往事历历在目。慈母之哺育之恩、教诲之恩,儿终生铭记,及临终前之日,母尚教儿好好工作。吾母虽不识字,但深明大义,益儿终生。
呜呼,愿吾母一路顺风,早登极乐。儿将永记母恩,铭母教诲,勤勤垦垦,兢兢业业,加倍孝敬严父,照顾家庭,奉献社会。再次感恩家乡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有缘众生。不孝子张立勇再次泣血叩首。
等写完后,天色已明。我跪在母亲灵柩前,给母亲烧上纸钱。这时,院里街坊邻居开始来帮忙了。有一邻居张婶给父亲端来一碗鸡蛋汤让父亲喝喝暖暖身子。
上午开始,领导、同事、同学、亲朋好友等陆续来吊唁母亲,劝我们节哀,我们一一叩首跪谢。下午三时,母亲的灵柩要拉去火化。走之前,我们给母亲净面。掀开棺盖,见到母亲面容祥和,略带笑意,她走得没有痛苦,没有遗憾。母亲生前信仰观音菩萨,现在已经乘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等到下午五点多钟回来时,母亲已经在红木骨灰盒里了。晚上,又有街坊邻居、同学等八、九人陪我守灵。
元月22日一早七点钟,大叔用电动三轮拉着我去东山张家祖坟地选具体坟址。我们张家的祖坟几近山顶,山高路远,车只能开到半路,再往上路面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步行上去,在我爷爷坟的左前方选好位置,撒上鸡血,我先刨了三镢算是破土了,而后再由帮忙的去挖土垒穴。及回到家时,哀乐吹奏人员也到了。
下午1:30分,出殡,路祭。这一天,我们本家叔婶四家、两个姑姑和弟弟妹妹们全都到齐了。在哀乐吹奏声中,亲朋好友依次向着母亲的遗像和骨灰盒或叩首或鞠躬。最后,我用力把老盆摔得粉碎。
上山,入土为安。我先填上三锨土,而后由街坊邻居帮忙人员填土、堆起坟头。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与姐姐、外甥闺女和妻子等再次来到坟前烧纸哭祭,是为过五七了。因为这天已是腊月二十八,春节前没有时间了。
祭奠完,临走时,我望着母亲的坟头心痛如麻。从今天起,这山间多了一座坟莹,而世间少了一个真心挂念我、呵护我、关心我的人。
母亲啊,我们回家了!等下山回到老家,天色已黑,简单收拾一下后,我同学拉着老父亲我们一家人赶回了长清。
壹点号沼鸣拾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37.html